富義倉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由三進院落、三排倉房組成。為時任浙江巡撫的譚鐘麟負責,始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建成于光緒十年(1884),為大運河沿岸現(xiàn)存的著名古糧倉之一,與北京“南新倉”并稱為“天下糧倉”。倉名取“以仁致富、和則義達”之意,F(xiàn)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富義倉講解詞
游船駛過御碼頭我們會看到運河的一段支流,它叫勝利河,大家看,就在哪里,河上的橋是2006年重新翻建的華光橋。大運河與勝利河的交匯處華光橋的旁邊,左右逢源的這塊古建筑群就是大江南北有名的富義倉遺址。
富義倉坐落在杭州拱墅區(qū)偏南的一處風水寶地上,這是座清朝時期營建的,那時的水運尚很發(fā)達,特別是江南一帶進京的貢糧,大多數(shù)都由大運河漕運運至京城,所以,運河兩端京杭兩地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儲糧倉,像離通州最近的北京內城東直門內就有:北新倉、南新倉、新太倉、祿米倉等國字號的糧倉,至今那里很多胡同還以糧倉的名字命名。杭州也一樣,有永濟倉、鹽義倉、富義倉、仁和倉等分布在運河兩岸。湖墅地區(qū)作為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南端的一個貨物集散地,倉庫特別多。杭州也有很多地名叫原來所在糧倉的名字,如:仁和倉北弄、仁和倉南弄等等。
富義倉是碩果僅存的最后一個古老倉庫,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富義倉是在漕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素有“北有南新倉,南有富義倉”之說。
清光緒六年,杭州糧食告急,浙江巡撫譚鐘麟在霞灣巷內購地建糧倉,歷時四年始成,將糧倉命名為富義倉。當時糧倉有五六十間,每間20平房米左右,可以存四、五萬石谷物,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糧食供應地。年吞吐量多達幾十萬石,對日常百姓的糧米供應及貢糧儲備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拱墅區(qū)就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貨物集散地,是江南供物漕運的起點,來往運輸十分繁忙。隨著先進糧米倉儲機制的建立,古老的米糧倉已經(jīng)成了“下崗職工”,大多數(shù)以翻建成現(xiàn)代化的民居寫字樓等,但唯有富義倉憑借它殘破的院落、石基、木板、土圍墻、青瓦頂?shù)氖綐,和它飽?jīng)風霜的年輪,原汁原味地屹立在那里,為我們保留著歷史上曾經(jīng)的輝煌。在一扇已經(jīng)不能開合的門板上“社會主義聯(lián)合大院”的曾用名還歷歷在目,那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大鍋飯的產(chǎn)物,也應算是文物了。
最吸引人的還有糧倉的東南角,人們走下華光橋參觀富義倉的必經(jīng)之路上,騎河沿生長的兩棵歪脖老槐樹中間夾一棵挺直的小槐樹,好像是向游人們熱情地打著招呼,他們舒展著老態(tài)龍鐘的身板殷切地歡迎著我們,這三棵樹湊在一起叫“二老攜子迎客槐”。朋友們,既然他們一家人這樣熱情,你還不找個時間看看他們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