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滄州市旅游

滄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21、武垣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垣城址
  武垣城遺址位于今肅寧縣縣城東南偏北7.8公里處。銨有縣即有城之說,此城當建筑于戰(zhàn)國時期。古城分內(nèi)、外兩城,皆為正方形。外城每面均為1.75公里,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內(nèi)城也稱子城,位于城中心,每面各長0.5公里。城內(nèi)建筑已蕩然無存,僅內(nèi)城東南隅保留漢武帝鉤弋夫人廟遺址,高約2米,寬35米,長45米。內(nèi)外土城墻已平毀,只外城西、北兩面較為完好。北面墻現(xiàn)存長1444米,高7.4米,寬10米,可見夯土層6。16厘米不等;西面墑現(xiàn)存970米,最高處6米;東培只存400余米;南城墻基略高于地面,依稀可辨。內(nèi)城則存西墻一段160米,北墻一段長100米、寬4米、高2.9米,南墻、東墻地上遺跡全無。1959年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城址暴露遺物十分豐富,文化層堆積厚度1—3米以上,采集遺物有泥質(zhì)灰陶豆把、罐口沿、繩紋、交錯繩紋、旋紋陶器殘片和泥質(zhì)灰陶方格紋瓦片、醬釉瓷碗等。在鉤七廟址底部斷面,采集長25厘米、寬12厘……[詳細]
22、鵲山祠
鵲山祠
  扁鵲祠藥王廟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區(qū)北15公里的莫州大廟,毗鄰白洋淀,現(xiàn)今的藥王廟建于1992年,南北長250米,東西寬80米占地約30余畝。主體由山門、奶奶殿、扁鵲祠三部分組成,東西配殿塑有歷代十大名醫(yī)神像;其建筑雄偉、規(guī)模宏大、重檐飛翹,彩椽迥廊、碧瓦宮墻,吸到了眾多中外游客。每逢廟會,香客如云,摩肩接踵,氣勢壯觀,F(xiàn)存墓冢高約1.67米,墓圍周長約50米。石碑1通,穹頂,通高1.32米,碑座高0.35米,鐫刻文字漫漶,可辨識“大觀元年三月□日楊□信□□重□收扁鵲墓”字樣。大觀元年(1107),為目前發(fā)現(xiàn)扁鵲墓最早者。墓旁有石羊1對。古槐1株,樹圍根部粗4.24米,高約20米,樹中空,據(jù)稱樹齡已上千年,樹根右方新生幼槐,粗近30厘米。在墓東有扁鵲祠,祠內(nèi)存碑最早者為明萬歷庚子(1600)《重修扁鵲祠記》,碑云“祠宇時久”創(chuàng)始年不詳。扁鵲祠分東西二廟,西廟為早,面中條,近王官谷瀑布,風景優(yōu)美![詳細]
23、袁紹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袁紹墓
  前高龍華古墓,以前高龍華村命名,傳說為袁紹墓(當?shù)厝税雌涠淹列螤,稱之為“大疙瘩”)。該墓為典型的漢墓,封土高大,封土為橢圓形,高8米,東西徑52米,南北徑36米,占地1510平方米。該墓位于滄州市西南,滄縣高川鄉(xiāng)前高龍華村東北700米處。北200米處有滹沱河故道東西穿過。地處平原。南60米為東西土路,右靠南北向阡陌。黃沙土壤。前面和右側種植棗樹。后及左面種植梨樹,農(nóng)作物有玉米、豆、麥、谷、紅薯等。前高龍華古墓,原屬獻縣管轄,五十年代初屬建國縣管轄,1954年建國縣撤消,劃歸滄縣管轄。此處原有古墓大小兩座,現(xiàn)存者為大墓。小墓在1956年塌陷后,生產(chǎn)隊及個人取土挖掉了,據(jù)傳出土有綠釉小陶樓和一些小件器物。因粗糙不完整被村民扔掉,F(xiàn)存大墓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主體上原來長滿各種樹木,榆樹,楊樹,柏樹等,后來隨著氣候變化及人為砍伐,現(xiàn)墓頂已沒有樹木存在……[詳細]
白求恩手術室舊址
  白求恩手術室舊址位于河間市東北32公里的臥佛堂鎮(zhèn)屯莊村內(nèi)。原名真武廟,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929年重建,1939年四月,加拿大國際友人白求恩大夫率醫(yī)療隊,隨賀龍指揮的120師轉移到河間縣東北齊會地區(qū)戰(zhàn)場,地區(qū)醫(yī)院就設在真武廟內(nèi),白求恩在此工作了二十八天,不但搶救了128名傷員,而且還為當?shù)厝罕娭尾,為紀念偉大的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宏揚他那種崇高的精神,黨和各級政府及中央領導同志非常關心“白求恩手術室舊址”的保護和管理。1966—1967年賀龍同志曾兩次派員來屯莊詢問、看望當?shù)剜l(xiāng)親;1975年肖華同志來此視察;1978年省文化廳對手術室進行維修,醫(yī)療室重建,建立了戰(zhàn)地醫(yī)院紀念館;1983年10月,大門東側樹60×90cm水泥制“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制碑;1980—1985年又經(jīng)歷次維修;1995年,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詳細]
富鎮(zhèn)烈士紀念塔
  富鎮(zhèn)烈士紀念塔富鎮(zhèn)烈士紀念塔座落在距泊頭市西45公里的富鎮(zhèn)村南北大街西側,西距鎮(zhèn)政府約250米處。該塔被四面磚墻圍護,院南北長55米,東西寬30米。塔體為二層八面木質(zhì)結構,座北朝南,通高10米。臺基為水泥磚結構,邊長4.2米,高1.35米,共八面。第一層塔高4米,邊長2.8米,南面是正門,東西兩側各設1個偏門。除北面外,其他各開一直徑為0.77米的圓窗,塔外由八根木柱支撐斜檐,回廊由木欄桿八面維護。正門兩側對聯(lián):捐軀殉國英名記載功勞薄,流血犧牲精神永垂烈士塔。橫幅是:流芳千古。東門對聯(lián):英名傳萬代,事業(yè)載千古。橫額:傳頌百世。西門對聯(lián):堪稱是砥柱,不愧為干城。橫額:威震天下。塔內(nèi)有八字排列的青石紀念碑三通,鐫刻著原獻交縣副大隊長黃立榮等的美名與業(yè)績。第二層塔高3.2米,邊長2.5米,朝南開一門,其他面為長方形窗,塔內(nèi)安放著1948年為國捐軀的烈士牌位700余個,懸掛有0獻交縣委員會、0交河……[詳細]
26、青縣盤古廟
青縣盤古廟
  地處滄州北的青縣城南6公里有村曰“大盤古”,村西有座盤古廟。大盤古位于黑龍港河(古黃河故道)西岸。其南有小盤古村,皆因相傳盤古在此定居而得名。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盤古墓。大禹對開天辟地的盤古氏十分崇敬,首先把盤古墓修好,又修了享堂祭殿,然后留下200戶人家,100戶守墓,100戶看殿。人們把看殿的這100戶人家叫大盤古村,那100戶守墓的人家叫小盤古村。據(jù)說這兩個村名就是從那時留下來的,至今已5000年了。盤古為什么選擇此處定居呢?據(jù)青縣民間傳說,盤古開天辟地后就開始漫游天下,這一天漫游到青縣,見天懸日月星辰,地綴水陸山川,又見這里高崗松柏河邊柳,平地瓜果兼五谷,百花爭艷蜂蝶舞,鳥唱高枝魚浮游,可謂草肥水美,木秀花香,于是便擇此定居。盤古氏帶領其家族墊臺筑巢,造房建屋。一日在挖坑取土時,正巧挖至海眼,立時泉水噴涌,遂成為后人所稱的“盤古潭”。在歷史上,盤古潭邊曾蒼松翠柏,高達……[詳細]
27、敕賜禮拜寺
敕賜禮拜寺
  敕賜禮拜寺坐落于肅寧縣城王街的“敕賜禮拜寺”,建于明朝。當時,師素鄉(xiāng)南李家莊有:—李姓回民御廚,經(jīng)皇帝思準,改變了穆斯林不接觸大肉的習俗。為表示對伊斯蘭教的虔誠,修了這坐西朝東的清真寺。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為表彰哈攀龍平定大金川軍功,賜金擴建禮拜堂、講堂、浴堂計25間,并賜金匾一方。擴建后的“救賜禮拜寺”占地3畝9分4厘,雄偉壯觀。后殿殿頂安放徹賜“琉璃頂“此頂二人不能合圍,高6尺。金碧輝煌的琉璃外壁,八片拼成,由中心木軸以樣相接。木軸四周護以缸瓦筒,筒內(nèi)裝滿木炭,吸水防蛀。前殿迎面.并排懸掛三塊巨匾(長6尺,寬3尺)。居中為哈攀龍手書“獨一無二”。南為:其弟哈攀風(武進士)手書“教隆真一”北為攀龍之于哈國興(詳見《人物傳》)手書“真誠純一”。殿內(nèi)懸醇親王所書“欽祟正道”巨匾。1951年,縣政府撥款,穆斯林集資,對此寺進行修整!0”開始后遭破壞。1987年,為重建清真寺,國……[詳細]
28、白馬廟
白馬廟
  在任丘市呂公堡鎮(zhèn)南宋村和周村之間有三處古跡:“羅成帽子”、“羅成墳”和“白馬廟!眰髡f唐將羅成作戰(zhàn)英勇無比,特別是那匹白龍馬,通曉人性,能跨溝越壑,使羅成如虎添翼,每次與隋軍交戰(zhàn),總是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馬有失前蹄的時候,人有落鞍的時候。有一年夏天,羅成率兵與敵交戰(zhàn),軍隊被打跨了,只剩幾十名軍卒。羅成和他的那些殘兵敗卒被困在周村,村的東南北三面,敵人重兵把守,西面是一條淤泥河,要想活命只能過河了?墒牵R夫是個怕死鬼,他見大勢已去,為保活命,偷偷在白龍馬的草料里摻上了毒藥。羅成騎馬突圍時,白龍馬藥性發(fā)作,拚命的掙扎,差點把羅成摔下去,結果羅成的頭盔掉了。羅成顧不上帽子,打馬向河里沖擊,但終因藥力太大,白龍馬死在河中,羅成和白龍馬被泥沙吞沒了。此后,村里人們每到夜里都能聽到白龍馬的叫聲,沒過半年就再也聽不到馬的叫聲了。人們說白龍馬的靈魂給羅成報仇去了。人們?yōu)榱思o念羅成和他的這匹馬,就在羅……[詳細]
29、光明戲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明戲院
  光明戲院,又名“和平劇場”,俗稱老戲院子,位于市瀛州鎮(zhèn)十一街。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臺”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結合的建筑特點,該院座北朝南,南北長48.4m,東西寬25m,占地1150m2,落成后,先后有戲曲界名門派名劇種的名流到此登臺獻藝。1945年,河間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軍區(qū)機關設在河間,一些重要會議也在光明戲院召開。1947年11月2日晚朱德總司令來冀中視察時在此觀看了中央舊劇實驗院的演出。光明戲院自建成至1958年一直是河間唯一的一座較大、較完備的文藝演出場所,解放后曾一度改名為“和平劇場”。自建國至1965年,戲院又先后接待了中央至地方文藝團體數(shù)十個;1983年天津電影制片廠在此拍設了反映舊社會藝人遭遇的故事片《闖江湖》內(nèi)景。1995年6月24日,被滄州市政府公布為“滄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2月7日,河北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光明戲院修繕工程正在施工![詳細]
滄州文廟
  滄州市文廟,明初創(chuàng)修,現(xiàn)存大殿三座及東西廊,是滄州僅存的明代梁架斗拱結構古建筑,為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滄州文廟主體建筑至今仍保留著明代建筑風格,其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都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是研究明代建筑史和儒學發(fā)展史的實物資料,也是地方建筑中的精華。文廟即孔廟,位于滄州市曉市街北端,南北長1105米,東西寬37.2米,坐北朝南,共三進院,門前原有7米長的照壁,東為禮廳,西為義路。進廳向北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泮水橋,西側有省牲所,再向后便是懸山頂戟門,中院東西兩側為廊屋,正中是文廟的主體建筑大成殿,東西18米,南北9米,正面五門,殿內(nèi)立柱24根,出檐2米,頂為綠釉。建筑雄偉。為歇山頂,五踩重昂斗拱,面闊五面,進涉三面,明珠八根,格扇門,黃綠硫璃瓦蓋頂,后院正北面為硬山頂明住堂?讖R始建年月已無可考。1993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馮國璋故居及墓葬
  馮國璋故居及墓葬位于河間北10公里西詩經(jīng)村東,是民國大總統(tǒng)馮國璋故居,為西詩經(jīng)村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境內(nèi)西臨106國道,南靠滄保高速公路,朔黃鐵路,古陽河自村東流過,地處冀中平原。馮國璋國葬墓位于將軍第北2000m處,同將軍第屬同一中軸線。國葬墓建于1917年,較大的破壞有3次。第一次是土改期間,村民把墓區(qū)的亭臺、樹木0刨凈;第二次是1958年-熱潮到來時,把馮國璋墳墓里的石碑等巖石建筑,一律推倒砸碎,為河間農(nóng)田水利服務;第三次是1966年春,當?shù)夭糠衷旆磁砂褖炌陂_,墓室遭到破壞,墓內(nèi)存放的馮國璋戎裝畫像一張、指揮刀一把、兩個石雕玉器、玉簪、夜明珠、玉香爐等文物,現(xiàn)在省歷史博物館保存。1905年河間秋操圖及馮國璋秋操圖畫像,另有馮國璋致袁世凱手札等文物在河間保存。2007年春,河間市人民政府重修馮國璋國葬墓。地址:滄州市河間市……[詳細]
海豐鎮(zhèn)遺址
  海豐鎮(zhèn)遺址位于黃驊市羊二莊鎮(zhèn)海豐鎮(zhèn)村與楊莊村之間。遺址所在為一中間高四周漸低的臺地,其中心最高處為一東西向土崗高出周圍地表3米左右。遺址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斷層暴露遺物豐富。1986年黃驊縣博物館進行全縣文物普查時首次發(fā)現(xiàn),現(xiàn)遺址地表磚、瓦、瓷片隨處可見,斷崖上文化層連綿不絕,主要區(qū)域的文化層厚2-4米,是一處保存較好的古文化遺址。2000-2003年間兩次發(fā)掘,清理出大量金代灰坑和房基,出土文物豐富,有陶、瓷、骨、石、蚌、玉、玻璃等器物。以資器居多,且為定、鈞、磁州、井陘以及耀州、龍泉、景德鎮(zhèn)等名窯窯口出品。2006年海豐鎮(zhèn)遺址作為金代的古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紀曉嵐墓
  紀曉嵐墓地位于河北省滄縣崔爾莊鎮(zhèn)北村村南約300米處。紀曉嵐,名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清直隸河間府獻縣(今河北獻縣)人。紀曉嵐為清代官宦文人,滄縣景城紀氏后裔。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慶十年(1805)二月,其祖上在明朝從南京遷來。紀氏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以總纂《四庫全書》和撰著小說《閱微草堂筆記》聞名于世。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后謚號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紀曉嵐雖為科舉人仕,可他不是紀氏家族中唯一做官的,更不是最早進入官場的,他家早已是河間望族,所以紀氏墓地也不僅此一處。紀曉嵐基所在紀氏家族墓地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南北300米,東西100米,共有墓1194座,墓碑136塊。墓地在“文革”中遭嚴重破壞,現(xiàn)僅存殘碑十余塊,新出土有紀曉嵐本人生前撰文,……[詳細]
34、東漢帝王陵
東漢帝王陵
  東漢帝王陵位于小山主峰,該陵為東漢質(zhì)帝劉纘之父、渤海王劉鴻之陵。劉鴻之子劉纘-為質(zhì)帝后,父以子貴,死后謚為孝王,并撥重金筑此巨大陵寢。它氣勢恢宏,彰顯帝王風度。后陵之上曾筑有烽火臺、望海臺!褒R州山水窟,登眺有佳處。秋夜海東船,春薺鬲灘樹!边@是南宋詩人陸游在此留下的不朽詩章。北宋時,其上又建玉皇廟(碧霞元君祠),史載:正殿玉皇神居中,兩側分列雷公、閃將等六神塑。后為泰山奶奶殿,內(nèi)塑泰山奶奶、斑疹娘娘、眼光娘娘、子孫娘娘、竇二哥等七尊神像。抗戰(zhàn)時期日偽軍將玉皇廟拆除在此建立據(jù)點。新中國成立后,我人民******在上面建起空軍雷達觀通站。至此,歷經(jīng)1800多年風雨的帝王陵又擔負起新的使命。具體地址:位于滄州市海興縣境內(nèi)……[詳細]
35、海興望海寺
海興望海寺
  位于小山山體東南部。始建于晉,明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重修擴建。史載:重修后的望海寺僧房20余間,寺門西開。明萬歷時吏部尚書-(海興人)在他的《宿小山望海寺》詩中寫到:“巖頭燈火起,幾處見僧房。蘿薛昏初夜,星河滿上方。人歸山店遠,磬入海天長。明月正東望,蓬萊接混茫!泵枥L出望海寺的靜謐之美。小山是渤海西岸重要的魚鹽集散地,四面八方前來降香和貿(mào)易的人絡繹不絕,盛時寺內(nèi)有僧侶數(shù)百人。由青龍寺僧人主持的小山廟會每年農(nóng)歷3月15日趕會,持續(xù)10日。屆時山上山下人海如潮,市聲彼伏此起,熱鬧非凡。該寺于1942年拆除,僧侶們大多還俗。其中李新汝和尚還俗后仍在小山居住,至1991辭世,終年82年。具體地址:滄州市海興縣境內(nèi)……[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