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韶關市旅游

韶關市文物古跡介紹

回龍寺塔
  回龍寺塔位于韶關市南雄市湖口鎮(zhèn)羅田村委會下羅田村;佚埶滤,有稱上羅田塔宋塔,位于韶關市南雄市湖口鎮(zhèn)新湖村羅田,F(xiàn)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建于宋代判(一說建于明代,當為誤判)。塔北面原有回龍寺一座,早毀。塔六角七層,現(xiàn)僅剩四層,殘高十一點八米,一說殘高十六米;佚埶滤湓诤阪(zhèn)下羅田村回龍寺旁(寺早毀)。塔建于宋代。塔為平面六角形,仿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原七層,1958年被毀上部三層,現(xiàn)僅存四層。塔殘高16米;佚埶滤挥谥榄^鎮(zhèn)上羅田村,建于宋代。塔北面原有回龍寺一座,早毀。塔向南,平面六角形,仿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原7層,第五、六、七層已毀,現(xiàn)僅存四層,殘高11.8米。塔基圍19.5米,直徑5.64米。塔身均置磚砌斗拱、柱、闌額和普柏枋。底層與第四層南北面開真門,其余均為假門,排列在同一直線上。各層用菱角磚和拔檐磚相互疊澀出檐,并筑假平座。原塔內設置木梯可登臨〔木梯已毀〕。1997年列為南……[詳細]
42、大鑒禪寺
大鑒禪寺
  大鑒寺位于韶關市風度北路興隆街的大鑒寺,它的前身是大梵寺。大梵寺始建于南北朝,至今近1500年歷史,原址在西河今光孝路一帶。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禪宗六祖卓錫曹溪寶林道場(即南華寺),常被韶州韋剌史請至大梵寺講經(jīng)說法。六祖圓寂后,唐憲宗謚為大鑒禪師。后人為了紀念六祖遂將大梵寺改名為大鑒寺。宋紹定年間(約1228年),大鑒寺由西河搬至今興隆街(原名興賢坊)。隨著六祖在佛教地位的提高,韶州大鑒寺也名負天下。一千多年來,大鑒寺一直是韶州接待天下眾僧朝拜六祖真身時投宿的中心場所,故歷來香火鼎盛,被視為佛教圣地。1940年,101歲高齡的虛云和尚在重修了南華寺及云門寺之后又來韶州重修大鑒寺。新中國成立后,大鑒寺地產(chǎn)多被某些單位和住戶侵占,僧人也被遣散。開放改革后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恢復,大鑒寺又交回佛教界管理,并逐步收回部分遺產(chǎn)。近年來,大鑒寺基本上已恢復原貌,并建造一座集招待、藏經(jīng)、僧舍等多用……[詳細]
鎮(zhèn)溪祠古戲臺
  鎮(zhèn)溪祠古戲臺位于侯公渡鎮(zhèn)宋田新屋東側約300米處的鎮(zhèn)溪祠內,建于明代,曾經(jīng)過明清至民國時期多次修繕。目前祠內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爐一個,清代碑刻6塊。鎮(zhèn)溪祠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夯土與青磚筑墻,懸山式頂,穿斗式梁架,懸空式木結構戲臺;面寬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風式前后臺,中間有一小門出入,戲臺兩側以及回廊有欄桿。戲臺頂上繪云龍圖。戲臺與廟堂相對而立,中間有一塊空坪,地面鋪設鵝卵石。戲臺與廟堂兩側的廂房設有一道半園磚劵門和圓光劵窗相對應。以廂廊連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聯(lián)成一個四合院式的整體。該戲臺是我縣境內目前發(fā)現(xiàn)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戲臺。其建筑結構具有典型的江浙地區(qū)建筑風格,是研究古代北方廟會南移以及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佐證和實物資料,極具歷史、藝術研究價值。2003年5月20日,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東省……[詳細]
44、雙峰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峰寨
  雙峰寨,又名石塘寨,坐落在仁化縣城西19公里的石塘鎮(zhèn),始建清光緒乙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由李自勝籌金三萬,前后歷時12年建成,雙峰寨成長方形,石灰及青磚砌成,南北長73米,東西寬70米,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其間有圍墻相連,圍墻高9米,厚1.3米,四個炮樓均為四層,高13米,主樓五層,高15.3米,圍墻四面均建有瓦面蓋頂?shù)睦,?.2米,下層稱為半層,寬3.15米,走廊及五個炮樓共有炮眼55個,寨堡另設一正門,門楣上方書“雙峰保障”四字,原為吊橋進入寨內,寨外四周均設護城濠,濠寬13.7米,水深約2米,寨建筑面積4664平方米,占地面積9486.6平方米(包括護城河)。雙峰寨(石塘寨)是大革命時期石塘鄉(xiāng)農(nóng)會的辦公地點,又是農(nóng)-動的紅色戰(zhàn)斗堡壘。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反動派對0人和革命群眾進行-,使農(nóng)-動一度受挫。1927年冬,-、陳毅率“……[詳細]
45、庾將軍祠
庾將軍祠
  庾將軍祠在憩云亭與梅關關口中間,相距古驛道西側數(shù)十米的一個較開闊的山坡上。庾將軍祠是紀念漢時俾將庾勝戍守梅嶺有功而建造的祀祠。庾將軍姓庾,名勝。漢元鼎五年(前112年)他隨樓船將軍楊樸在乎撫南越后,為鞏固南疆,他和兄弟兩人,統(tǒng)兵駐嶺北,筑城大余,戍兵梅嶺,因他排行老大,所以稱大庾。他死后,這里的人民為紀念他的功德,筑祠祭祀。大余縣原名大庾,梅嶺稱庾嶺都是為了紀念庾勝將軍。據(jù)傳,祠址是原來漢朝屯兵扎營的地方,1991年大余縣人民政府選擇此地建將軍祠和朝漢臺。祠為仿古廟式磚木結構,三開間,90平方米,正廳塑有庾將軍像,祠前廊柱楹聯(lián)題: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將軍姓氏;從此可通粵海,愿無忘宰相風流。祠前數(shù)步建有水泥平臺一座,四廚有石欄桿相圍,名朝漢臺,傳說是漢時駐兵的升旗處。古時升旗與今差不多,升軍旗標志著此是戍守的軍營地,也是反映士卒忠于朝廷、國家的一種形式![詳細]
梅嶺南粵雄關與古道
  梅嶺的得名相傳是根據(jù)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得來的。在戰(zhàn)國時期,中原戰(zhàn)亂不堪,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的越人,翻山越嶺來到大庚嶺上,被眼前的嶺南風光所吸引,決定在梅嶺一帶安營扎寨,他們發(fā)揚了越人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因為梅絹是首率隊的拓荒者,后來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梅嶺在嶺南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嶺自越人開發(fā)后,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并向嶺南傳播開去。梅嶺既是古戰(zhàn)場,也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紅軍多次戰(zhàn)斗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zhàn),并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凌云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梅樹多梅樹,故稱梅嶺。梅嶺的梅花樹遍布嶺南嶺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案龓X寒梅”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探……[詳細]
丹霞山摩崖石刻
  丹霞山摩崖石刻丹霞山位于韶關市區(qū)東北約45公里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古越先民在這里生活,留下了鯰魚轉文化遺址。丹霞山的歷史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人文景觀豐富,現(xiàn)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4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丹霞山摩崖石刻群,包括通天峽摩崖石刻群、別傳寺摩崖石刻群、夢覺關摩崖石刻、錦石巖摩崖石刻群;縣(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主要是一批古建筑、古墓葬、古遺址及巖畫。通天峽摩崖石刻群,位于丹霞山主景區(qū)長老峰上層。主要分布在丹梯鐵鎖、御風亭、海螺峰、龍王巖四處。共有15處石刻,其中有丹霞山景區(qū)內最大的摩崖石刻“別有天”摩崖石刻!皠e有天”是康熙甲子年(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總長10.9米,高3.6米,最大的字寬2.84米,書法精妙,氣魄雄偉,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書法研究價值。2013年5月,丹霞山摩崖石刻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九齡及其家族墓地
  唐韶關張九齡及其家族墓地位于韶關市武江區(qū)墩子頭村翠珠嶺。為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遷葬墓。墓面為半圓土堆構筑,是座磚室墓,平面“古”字形,通長8米,分墓道、耳室和棺室,墓道和耳室皆為券頂,墓道長3.18米、寬1.09米、高1.70米,兩個耳室分別長0.80米、寬0.52~0.54米、高0.33米;棺室為錐形尖頂,長4.82米、寬4.80米、高5.35米,有殘存人物壁畫。墓曾多次被盜,殘存隨葬品有陶罐、滑石器具、“張拯”陶硯和一方墓志銘(見第五章第二節(jié)墓志)。墓側有神道碑1通。墓前現(xiàn)存石羊三只,二進深院落張文獻公祠一座,硬山頂,面積約200平方米。張九齡官至尚書右丞相,卒于唐開元二十九年,享年六十三歲。墓前下方有其妻盧氏墓,兩側有其父張宏愈、弟張九皋、張九章墓。皆為半圓形堆磚室墓。張九皋卒于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墓0土一批滑石佩飾和兩件玉器,較為珍貴。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詳細]
抗日戰(zhàn)爭第七戰(zhàn)區(qū)指揮部舊址
  抗日戰(zhàn)爭第七戰(zhàn)區(qū)第二次設立于抗日戰(zhàn)爭末期1944年左右設立,第七戰(zhàn)區(qū)所轄范圍為廣東省,并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廣東地區(qū)(包含香港)接受日軍繳械的作戰(zhàn)區(qū)之一。第七戰(zhàn)區(qū)剛成立時,廣東省最高長官余漢謀接管粵北,并指揮了兩次粵北會戰(zhàn)痛擊侵華日軍,當年的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部就位于今天十里亭油泵油咀廠的后山上,分別由指揮部、別墅、兵營房和禮堂組成。作戰(zhàn)指揮部位于油泵油咀廠的托兒所旁邊,遺址現(xiàn)在還在。但半山腰的兵營和禮堂,由于60年代修建廠區(qū)宿舍時被推平,目前已不存在。別墅位于后山上油泵廠宿舍后,是兩棟坐南朝北的磚瓦建筑。別墅帶西式風格的回廊,里面設有3間房,每間房之間有過廊間隔。別墅旁邊為還有6間排屋,為警衛(wèi)的值班營房。據(jù)了解,這里是余漢謀休息的別墅,以及臨時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0、小竹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竹塔
  小竹腰塔,稱小竹塔,位于韶關市南雄市江頭鎮(zhèn)小竹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建于宋代,為六角五層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剎已毀,殘高十八米,一說殘高九點一米。原塔內設置有木梯,今毀。塔向東,塔平面六角形,為五層樓閣式磚塔。塔損壞較嚴重,現(xiàn)僅存三層,殘高約9米。塔用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4厘米的青磚筑成。塔基圍10.8米,直徑3.2米。塔第一層開一真門,其余各面開一圭形假門。二、三層每面均開一圭形假門。塔心室置藻井。塔身用青磚砌闌額、普柏枋、依角柱、斗拱,各層用菱角磚和撥檐磚疊澀出檐。小竹塔建在山坑水溪的一側坡地上,距塔數(shù)十米有一座單拱古石橋,古道經(jīng)石橋內通深山村寨,外通江頭鎮(zhèn)。這里竹林、古樹、古塔、小溪、古橋、田野、村落相襯,風景秀麗。小竹塔于1997年列為南雄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列入第八批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五汪譚氏宗祠
  譚氏宗祠位于廣東韶關樂昌長來鎮(zhèn)五汪村,是為紀念紫金光祿大夫譚必而建造。譚氏宗詞為長方形院落,祠內建筑面積177平方米。分門樓、前廳、殿堂三部分,門樓為廡殿頂牌坊式建筑形制,面闊3間11.4米,進深3間14米,始建年代失考,現(xiàn)存建筑為清乾隆年間重修。磚木結構,青磚砌二面坡硬山頂,覆黛瓦,博風板精美明凈,闊3間2進,11.4米,進深21.5米,面積199平方米建筑。前半部分正面開三門,全木構牌坊式中門,四只精雕花草圖案門簪,側門均二枚雕花門簪。進深2.5米,二側由三根石灰?guī)r礎木柱呈三角形撐架起“冖”形門面,卷草吻。三根平行龍頭橫梁向二側伸出的橫梁曾精雕翔龍舞鳳圖案(皆在“文革”時鏟凈,鏟者滅頂)。穹形飄棚,雕花檐梁,雕蛇形圖案脊檁;兩側月梁中央雕雙鳳護仙花圖案,兩端龍頭;瓜柱兩側墊板雕卷草紋,頂部墊板雕橫臥麒麟;筑高出檐約2米的廡殿頂,中央設外方內圓,二根竹節(jié)形棍逞對角線相交,交點雕一只展翅蝙……[詳細]
南雄鐘鼓巖摩崖石刻
  南雄鐘鼓巖摩崖石刻  唐—宋 南雄 鐘鼓巖摩崖石刻 位于南雄市梅嶺鎮(zhèn)翠屏山中。鐘鼓巖因有鐘巖與鼓巖懸石,敲之有鐘鼓聲而得名。這里因有梅關相伴,歷代名人游士甚多、留下許多清詞麗句,F(xiàn)有唐至民國石刻20多題。最早的石刻是大唐呂巖(即呂洞賓)書鐫的“萬福洞”和“上清景”題字!爸T仙巖”三個大字署名“東坡書”,每字高0.50米、寬0.10米。東坡被謫二度梅關到此游覽,曾賦詩多首留念。石刻中以清代石刻為多,作者有官吏、學者、道士。字體有楷書、隸書、行書、篆書等。  1937年蘆溝橋事變后,在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壓力下,-江西省大余縣縣長彭育英派代表魯炯雯與贛粵邊游擊隊代表陳毅等人曾在此巖舉行會談,共商國共合作抗日事宜! 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3、沈所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所塔
  沈所塔位于始興縣城西五公里塔崗嶺。嶺呈乳狀,高百米,塔筑其頂。塔高三十米,六角九層疊檐磚塔。該塔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塔身有“道光十六年重修”字樣銘文磚。除第五,第九層外,每層有三門,隔面設門,層與層間門錯開以求牢固。正面向東,直視縣城。正門眉橫匾第三層楷書:“回文瀾”,第五層書:“五星奎”。清涼山塔位于始興縣城南鎮(zhèn)周田村,建于明萬歷年間,七層六角,穿壁繞平座樓閣式磚塔。底部臺基已被淤泥湮沒,殘高二十七米;鶎铀磉呴L三米,壁厚一點六米。塔身自下而上遞減。每層以磚疊出雙檐,每層均有磚砌角柱、斗栱、闌額、拱門、腰檐及平座。六面設門或假門,以糯米漿,石灰,沙漿粘合料砌成,堅固異常。塔剎與第七層及樓板欄桿均毀。一九九零年始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沈所塔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乳源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位于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zhèn)新書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約1500平方米(一說1000平方米)。四進四合院布局,青磚木結構。一進拱秀門(門樓筑成風火墻式,門上方用磚砌成菱形和方形墻欞,鐫“拱秀門”3字,拱秀門后面是“紫微門”)二進觀瀾門,三進明德堂,四進資深堂;有三個院墀,其中之一為蕓香院。因當年書院坐落在大橋河畔,正門前方一覽滔滔奔流、波瀾起伏的大橋河水,故取名“觀瀾”。大橋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觀瀾”三間書院,每間書院約有三十名學生同時就讀。觀瀾書院是其中面積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觀瀾書院于2005年8月公布為乳源縣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5、上朔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朔塔
  上朔塔位于南雄市油山鎮(zhèn)上朔村五指山上,建于清代。平面六角形,為樓閣式七層空心塔。高19.9米,基圍15.96米,直徑5米。塔用長31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的青磚砌成,磚縫錯開,縫以石灰漿粘合。塔各層用菱角磚和拔檐磚疊澀出檐。第一層開一門,高2?4米,寬0.6米;第二層南北面開明窗,其余開暗窗;第三層東西面開明窗,南北面開暗窗。以上各層明、暗窗類似相互隔開。塔內設置木階梯,已毀,塔剎為葫蘆形。該塔相傳為鎮(zhèn)妖壓邪而建。建于山嶺上,方圓十幾里均能看到。該塔造型規(guī)整,塔身從下往上尺寸逐漸收斂,每層高度均勻遞減,使外觀顯得穩(wěn)重、美觀。塔至今保存較好,1982年被公布為南雄縣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4月19日,上朔塔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