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 > 丹東市旅游

丹東市文物古跡介紹

丹東雙靈寺
  雙靈寺位于丹東市元寶區(qū)金山鎮(zhèn)炮首營村,在丹東市區(qū)西北郊的304國道18公里處北側(cè)。這方風水寶地名為妙山,坐北朝南,勢如靠椅,林木蔥郁,溪水潺潺,金碧輝煌的雙靈寺坐落其間。雙靈寺是一座于明代三官古廟遺址上重建的佛教寺院。2005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由鳳凰山朝陽寺園林法師選址并主持灑凈儀式,動土興建,2009年7月竣工。寺院周邊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寺院區(qū)域山地總占地面積約70畝,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雙靈寺以古法施工,精心建設(shè),大到一閣一殿,小到一柱一石,無不堪稱精品。尤其是漢白玉雕九龍玉道,其選料之考究、雕工之精美、造型之生動為寺廟之罕見。破土之初,在本來多為黃土的七八米之地下,竟然出現(xiàn)兩塊巨石,一塊其狀似龜,一塊其形如蝙蝠,呈福壽雙吉之相。寺院的子午線恰好從正中穿過,偶然之中有此祥兆,因此時任丹東市政協(xié)副主席李振聲提議命名此寺為“雙靈寺”。禪院周圍成雙事物非此一例,寺右兩株古松,院側(cè)左右雙……[詳細]
丹東九連城
  九連城位于距離市中心東北12公里處的振安區(qū)九連城鎮(zhèn)。北依鎮(zhèn)東山,地勢險要,是古代貢道的必由之處。 九連城始建于金代,元朝時是婆娑府巡檢司治所。明朝始稱九聯(lián)城,后改稱九連城,并增建鎮(zhèn)江城。九連城位于美麗江城丹東市東北二十五里的鴨綠江畔,因為當?shù)赜邢噙B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從明代開始,就叫它為“九連城”了。九連城的歷史很久,與它隔叆河相望中江島上叆河上尖村漢“西安平縣”故城,不到五里,這里很早就被開發(fā)起來了。到了金代,九連城有了行政建置,成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檢司的駐地;明代,于此地增筑鎮(zhèn)江城,并將長奠堡游擊移來這里,是遼東東南部邊境上的軍事要地,也是明、清兩代中國與朝鮮通商的要道,同時,還是兩國使節(jié)往來的必經(jīng)之地。 九連城古城址,在九連城村北與村西,大小九城相連,東面有叆河與鴨綠江,后面有鎮(zhèn)東山,形勢十分險要。清代光緒年間,陳本植曾對古城址進行過調(diào)查,描繪九連城的情……[詳細]
赫甸城城址
  赫甸城城址位于寬甸縣青椅山鄉(xiāng)赫甸村。赫甸城為寬甸六堡之一,六堡又被稱為六奠。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不斷侵犯邊境,明朝為了加強對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繼續(xù)修筑遼東邊墻外,還采納了李成梁的建議,于萬歷元年,開始修筑寬甸六堡。經(jīng)略遼東的熊廷弼稱之為“八百里新疆”。一堡經(jīng)管一段遼東長城,迫近女真根據(jù)地,扼守了女真拓展的出口。六堡位于鴨綠江以西,毗連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六堡建成后,李成梁又以此開市,和少數(shù)民族做生意,緩和了當時明朝與少數(shù)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開市帶來的可觀收入也給遼東士兵帶來了很大幫助。赫甸城城址是寬甸六堡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位于青椅山鎮(zhèn)赫甸城村的平坦臺地上。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每邊長300余米,占地9萬多平方米。城墻為磚石結(jié)構(gòu),底部為經(jīng)過加工的大型塊石砌筑,上面為青磚臥砌至頂;鶎7—10米,頂部上收為2米,存高3—5米,城墻頂部局部還可見青磚層。東……[詳細]
4、響水寺
響水寺
  響水寺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寬甸滿族自治縣毛甸子鎮(zhèn),距丹東市60公里。這里山形奇秀,植被完好,湍流平湖,懸泉飛瀑,這里幽中見奇、秀里藏險、可謂風月無邊之地。 富壽山是響水寺景區(qū)的主體山峰,在眾山拱衛(wèi)中,突兀矗起,自山腳至山巔,整石幾百米,渾然一體,如缸倒扣,雄偉壯觀。東壁懸崖陡峭險峻,多姿多彩。石峰線條色彩變化多端,奧妙無窮。峰巔崖壁上古松排空,或挺拔刺天,或橫空展翅,構(gòu)成了一副奇妙的中國山水畫。位于富壽山中心向陽處的響水寺古廟,是明朝萬歷年間修建的一處道觀,F(xiàn)僅存殘垣斷壁,碑石瓦礫。當年香火鼎盛時,為寬甸南部第一大廟。廟前有名曰“寺院頂”的石峰相照,后有橫峰為靠,前有蟠龍、臥虎兩峰環(huán)抱,周圍古樹相拱,風水獨特。廟東50米處為一片平地,叢林茂密,樹下是青草池塘,別有洞天。 東湖大瀑布高大52米,山頂流下來的兩股泉水,將石山?jīng)_刷成一個弧形的深穴,形成90°的懸崖斷層。瀑水傾瀉,轟鳴浩大,……[詳細]
鳳城鳳凰山古建筑群
  鳳凰山古建筑群斗姥宮奉祀的是眾星之母中天梵炁斗姥元君,俗稱斗姥或斗姆。斗,即星斗。姥、姆皆指老婦人,斗姥,即是眾星斗的母親。一般寺院或?qū)m觀中的女性神像模樣一般都很清秀、慈祥。但斗姥的形象卻很特別,不僅威嚴,而且奇怪。她的頭部四面有臉,每張臉上都有三只眼睛,其中多出的一只生在額頭上,與王靈官或馬王爺長相相似;四張臉的各面分別有一個身子和兩只胳膊,加起來共有八只胳膊!鞍酥皇帧奔从纱说妹。民國10年《鳳城縣志》載:“斗姥宮在(鳳凰山)半山間,行人緣石崖徑,狹甚險絕。旁有老松一株,根自石縫出,護若闌,因險而夷。每值新秋,一壑清煙,半林黃葉,疏鐘遲遲送響,寒泉汩汩聞聲。臨深領(lǐng)略,興味悠然!北滔紝m俗稱娘娘廟,位于鳳凰山觀音閣南側(cè),斗母宮西北側(cè)60米處茂密樹林內(nèi),背對鳳凰山羅漢峰懸崖。鳳凰山碧霞宮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因年久失修而傾毀。碧霞宮殿內(nèi)供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岳泰山天仙玉女……[詳細]
英美領(lǐng)事館舊址
  英美領(lǐng)事館舊址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沿海港口的侵略和內(nèi)地路礦的掠奪,不斷擴大勢力范圍,妄圖瓜分中國。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9月,清政府在帝國主義的逼迫下簽訂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條約》。第二年9月5日,依據(jù)《辛丑條約》第11款的規(guī)定,中英簽訂《續(xù)議通商行船條約》,規(guī)定英國得!袄婢础敝畽(quán)。附件中有一《續(xù)議內(nèi)港行輪修改章程》,內(nèi)容為給予英國輪船內(nèi)河行駛的各項便利。1903年8月,中美又簽訂了《航行通商續(xù)約》,同意將盛京之奉天府(今沈陽)及安東縣(今丹東市)由中國自行開埠通商;同年10月8日,中日簽訂《通商行船續(xù)約》,同盛京省之奉天府及大東溝(今東港市)兩處開埠通商。從此,英、美、日帝國主義列強把侵略魔爪伸向東北,伸向安東。1903年,英國決定在安東設(shè)領(lǐng)事館,選址在今錦江山公園東側(cè)。領(lǐng)事館房屋建成后,英國立即派領(lǐng)事進駐,同時美國在安東的領(lǐng)事權(quán)也由英國兼任。1906年(清光緒三……[詳細]
任國楨故居
  任國楨故居位于丹東市振安區(qū)同興鎮(zhèn)變電村一組任家堡變電村130號。故居現(xiàn)存正房七間,廂房五間,分布面積624平方米。正房座東北朝西南,東北至西南長22.8米,西南至東北寬5.2米,高5米。廂房座東南朝西北,東南至西北長16.3米,東南至西北寬5.2米,高5米。墻體基礎(chǔ)以上至1米以下為塊石砌成,其上為青磚臥砌至頂,硬山兩面坡,上鋪紅瓦。故居是任國楨的父親任殿芳于十九世紀末期所建,任國楨于1898年12月23日出生此地。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俄語系,在校期間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并翻譯了《蘇俄的文藝論戰(zhàn)》等進步書刊。1924年畢業(yè)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5年以后,歷任奉天第一個黨支部支部書記;哈爾濱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山東省委黨組織書記;河北省委委員;北平市委書記;唐山市委書記;山西省特委書記。在山西被閻錫山的匪徒殺害,年僅三十三歲。作為民居任國楨故居始建于清代,雖然現(xiàn)在房子的草頂換成了紅瓦,……[詳細]
鴨綠江浮橋
  浮橋遺址,距鴨綠江斷橋大約有五公里的燕窩磧江面上,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和運送作戰(zhàn)物資的重要通道。當年為了保證志愿軍順利入朝作戰(zhàn),并保證支前物資迅速及時運到朝鮮前線,志愿軍工程兵某部選擇這段江面上有淺灘和小島地方,臨時搭建起一座木結(jié)構(gòu)列柱橋。列柱橋全長500米,寬6米,共有20座木樁結(jié)構(gòu)橋墩。每座橋墩由30根直徑約30至40厘米的圓木立柱組成,并以橫拉木框固定,有個別橋墩還用石塊堆積加固。橋建的很低,落潮時稍高出水面,漲潮時則沒于水中,有較強的隱蔽性。整個戰(zhàn)爭期間,雖然也遭受過美國飛機的轟炸,但都得到及時修復。所以,除大批部隊由此過江外,支前隊伍和物資也多由此橋進入朝鮮前線。人們所熟悉的《跨過鴨綠江》的歷史照片,就是當時隨軍的戰(zhàn)地記者在這一過江地點拍攝的?姑涝瘧(zhàn)爭結(jié)束后,浮橋廢棄,橋面的木頭也被江水沖走了,只剩下列柱橋墩還留存在水中。目前,浮橋遺址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有關(guān)……[詳細]
魯家溝西山遺址
  魯家溝西山遺址在大堡鎮(zhèn)、青銅時代,位于鳳城市大堡鎮(zhèn)武裝村魯家溝屯西山馬鞍形的山脊上和東側(cè)山坡。遺址南北順山脊分布長200米,東西橫山坡分布寬80米。遺址北部是綿延丘陵,東、南、西三面是開闊的山谷平地;西400米是八道河;在八道河和西山之問有鳳城至劉家河鄉(xiāng)的縣級公路;西山南山腳下有古道,為古代交通要道。遺址的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器殘片和各種石器。除在地表采集到這些遺物外,在遺址東部山坡的泥土斷層中、發(fā)現(xiàn)有大量陶片和石器,文化層厚60厘米以上。遺址中采集有陶缽、陶紡輪、器耳、器沿、器底等陶器殘片200余件;各種石器l0余件。陶器片分夾砂黑陶、夾砂紅陶、夾砂黑褐和夾砂紅褐等多種陶色,含少量滑石粉。陶器器形有陶壺、陶罐、陶豆、陶紡輪等。魯家溝西山遺址采集和出土的陶器,陶質(zhì)比較粗糙,制工不夠精細,一般不帶紋飾,目前只發(fā)現(xiàn)一枚陶片飾刻劃波浪紋。遺址出土的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鏃、環(huán)狀石器、石刮削器等。魯家……[詳細]
遼東省人民政府舊址
  遼東省人民政府舊址座落于元寶山南麓的坡地上,始建于1935年,最初為日偽安東省公署駐地。1945年8月抗戰(zhàn)結(jié)束后,該樓收歸人民手中,曾是1945年成立的安東省民主政府和1949年成立的遼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地點,F(xiàn)存兩座整體相連的前樓和后樓,通體磚混結(jié)構(gòu),平面呈“⊥”字形。前樓座北朝南,東西長56米,寬30米,高15米;后樓座西朝東,南北長63米,東西寬30米,高10米,總建筑面積約計4800平方米。整體建筑為花崗巖條石基礎(chǔ),墻體為紅磚臥砌,屋頂為歇山式紅瓦鋪設(shè),前樓正面有雄偉的雨搭,雨搭前有數(shù)級石臺階直通正門。遼東省人民政府見證了丹東行政區(qū)域最大的歷史時期,是多位老一輩革命家工作過的地方。于2008年6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歷史建筑,遼東省人民政府舊址時代特點獨特,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而作為本地區(qū)的重要行政機構(gòu)所在地,它見證了我們這個城市的發(fā)展進步過程,又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保護……[詳細]
邊條溝柳條邊遺址
  邊條溝柳條邊遺址柳條邊是清初統(tǒng)一廣大東北地區(qū)以后,為了維護清朝皇室所謂的“龍興重地”,保護東北經(jīng)濟資源所采取的一種措施,也起到劃分東北幾個行政區(qū)的界線的作用。柳條邊總的分布形式,是在遼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區(qū)以山海關(guān)、威遠堡、鳳凰城和法特哈4個交通要道為點,聯(lián)接成的一個“人”字形的柳條封禁籬笆,其作用主要是標示0界限,禁止越界漁獵樵采、墾耕放牧等。柳條邊東端第一門——鳳凰邊門舊址位于風城市南30華里的邊門鎮(zhèn)火車站西側(cè),一面山東南坡。清代的鳳凰邊門是名副其實的柳條邊東端第一門,“為朝鮮入貢之道”,今僅存遺址,地表遺跡尚可辨析。鳳凰邊門至民國初年稱鳳邊門、邊門口,簡稱邊門。邊門這一地名,一直延續(xù)至今。鳳凰邊門附近,現(xiàn)在仍可找到當年柳條邊殘存的遺跡。據(jù)考古調(diào)查和發(fā)掘發(fā)現(xiàn),鳳城市邊門鎮(zhèn)南側(cè)邊條溝山脊存有邊壕一道,殘存邊壕深l米余,寬4米,存長50米,山脊下向北去另遺有300米長的土堤連接鳳凰邊門![詳細]
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上的第一座鐵路大橋。1905年由日本人勘探設(shè)計,1909年8月動工興建,1911年10月建成通車。大橋全長944.2米,寬11米,共12孔。從中方數(shù)第四孔采用了開閉梁,以-墩為軸可并行旋轉(zhuǎn)90度,便于大型船只過往航行。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此橋上游不足百米處建成了第二座鐵路大橋(即今日中朝友誼橋),遂將第一橋改為公路橋。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被美軍飛機多次轟炸,鴨綠江第一橋被徹底炸毀。中國一側(cè)所剩四孔卻依然屹立于鴨綠江上,像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老人,成為中國近百年歷史的見證。鴨綠江斷橋是一座民族的恥辱橋。1909年8月,日本侵略者為了戰(zhàn)爭和掠奪的需要,在未經(jīng)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采取邊施工邊與清政府交涉的方針,開始從朝鮮新義州一側(cè)施工,1910年4月在工程過半的情況下,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意在中國一側(cè)建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迫于日本人的壓力,不得不同意日本人在中國一側(cè)建……[詳細]
13、虎山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虎山遺址
  虎山遺址,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鄉(xiāng)虎山村虎山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遺址,位于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鄉(xiāng)虎山村鴨綠江邊虎山。即東經(jīng)124°30′,北緯40°13′;⑸綎|、南靠鴨綠江,西臨叆河,西北為平坦耕地,北隔丹寬公路與青蓋子溝,栗子園相連。在虎山南麓,有夯土臺和墻臺,已受到嚴重毀壞。經(jīng)發(fā)掘仍可見其大概面貌。從此臺北行經(jīng)虎山最高峰至北麓長達1000余米的長城沿線,都有斷續(xù)的長城墻體存在,沿線共發(fā)現(xiàn)墻臺5個。《明史》、《明實錄》均有記載,《明史》載明長城東起鴨綠,西至嘉峪,《明憲宗實錄》載成化15年修筑東路開原至鴨綠江邊墻。具有重要文物考古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明確了長城起點的具體位置;⑸,曾經(jīng)是安東地區(qū)重要的古戰(zhàn)場:唐朝與高句麗的鴨綠江戰(zhàn)役、中日甲午、日俄戰(zhàn)爭都在這里發(fā)生激戰(zhàn)。同時,它也是古代中國渤海國通往中原的重要水路碼頭。保護范圍:東、南至鴨綠江邊,西至璦河邊,北至丹寬公路到15路公共汽車終……[詳細]
14、白菜地邊墻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菜地邊墻
  白菜地邊墻位于大西岔鎮(zhèn)沿江村3組老黃前溝內(nèi),是寬甸境內(nèi)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遼東邊墻。老黃前溝大致呈西北至東南走向,邊墻大致呈南北走向,橫截溝谷。以進出溝谷的公路為界,邊墻分為南北二段,北段起于東山坡上,南北延伸至山崗處,存長約150米;南段起于西山腳下的河邊,向南延伸至山坡上,存長約30米,墻體底部寬10-12米,頂部寬4-8米,存高2-4米,由人工打制的石塊壘砌而成。白菜地邊墻是萬歷初年拓展六堡后,為防御建州女真人和穩(wěn)定朝鮮半島、鴨綠江流域局勢所設(shè)立的攔馬墻,是“寬甸六堡”的-防御設(shè)施,它對研究明末邊疆斗爭史等有著重要價值。1982年3月15日,寬甸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1月5日,丹東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0月17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5、劉家堡城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家堡城址
  劉家堡城址位于鳳城縣鳳城鎮(zhèn)西南8公里的鳳山鄉(xiāng)利民村劉家堡子,北依略呈弧形緩突的丘陵;東距二龍山約1500米;南為開闊的耕地,鳳岫公路沿村南由東向西通過,公路北側(cè)有二龍河自西向東流去;西為起伏的丘陵。此城址系土筑,座北向南,城墻破壞嚴重,唯西部略見城垣,可看隆起地面的士脊。從散落陶片的面積和文化層堆積判斷是方形城址。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500米。總面積為25萬平方米。從城西中部斷面上清楚地看出文化層為3層:第1層為農(nóng)耕土,厚30至40厘米,夾雜漢代陶片和遼代陶、瓷碎片;第2層為黃褐土,厚60厘米,堆積大量繩紋瓦片、云形瓦當和陶器口沿等;第3層為生土層。從歷史有關(guān)文獻記述和遺跡、遺物的互相認證,劉家堡城址當為武茨縣古城址。1988年12月2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