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洱源縣旅游

洱源縣文物古跡介紹

帝釋山古建筑群
  帝釋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鳳羽有名帝釋山”。這是洱源縣鳳羽白族民間廣為流傳的順口溜。的確,位于大理點蒼山應樂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筆,直指藍天,游人站在兩百米以外的一個大水池岸邊,在風平浪靜時,只見巍峨的點蒼山、崇圣寺三塔、藍天、白云連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勝收,令人難以忘懷。然而,當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該縣鳳羽鄉(xiāng)境內(nèi)的帝釋山一游,熱鬧非凡的佛教名山勝地定給你一份驚喜。鳳羽帝釋山座落在鳳羽壩子西面聞名中外的洱源鳥吊山麓,東距洱源縣城18公里。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風貌,寺外梅樹、松杉成蔭.使不少慕名而來的墨客騷人為它吟詩作對。贊嘆不已。追溯鳳羽帝釋山七寺四塔的歷史,相傳已越千年。蒙氏(鳳羽縣)時擴建一新、在集鳳羽名勝古跡為一體的電視專題片《徐霞客與清源洞》里,就可以看出鳳羽帝釋山自古以來就是集旅游、娛樂和休閑為一體,熱鬧異常的佛教名山圣地每年春暖花……[詳細]
德源古城遺址
  德源古城遺址位于云南省洱源縣,年代為唐。2019年,德源古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段信苴寶摩崖碑
  段信苴寶摩崖碑位于鄧川鎮(zhèn)新州后云弄山的石竇香泉,距縣城二十五公里,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本主廟靠西的溶洞比南洞深,洞內(nèi)奇石異景,石幔、石筍、石柱舉目可見,順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巖上、奇石懸掛,別有特色,石狀如一群豬擁擠在一起,細看似有一石佛像緊鑲于石縫丫。段信苴寶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內(nèi)約高3米處,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寬零點六九米,高零點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書、陰刻。該碑是洱源縣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漢字白語碑)。內(nèi)容是記載捐田建寺的經(jīng)過、所以又叫《舍田碑》!缎麓墼颇贤ㄖ尽方鹗祭飳υ摫兄,從碑文首行的“大元國奉訓大夫都元帥段信苴寶我立記丘系系似”來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總管段寶,從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斷定此碑刻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此碑對研究古白語和當時的歷史有重要價值。l980年和1988年先后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州級文物……[詳細]
4、象鼻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象鼻塔
  象鼻塔,位于舊州村后的象鼻山上,建于光緒十三年(公元18R7年),為八級方形實心磚塔,塔基部長寬各4.2米,高約l2米,塔上嵌有一石碑。上刻“文光射斗”四字,(碑長0.7米,寬O.3米)。……[詳細]
5、制風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制風塔
  制風塔,位于右所鄉(xiāng)元井村西山麓,塔為十二級空心方形磚塔,每級四面皆有方孔,從塔頂?shù)箶?shù)第三層掛有風鈴四個(這也是制風塔建筑上的一大特點)。塔身最下層南面開有一門,第二層南面鑲有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Sx5年)的《重修制風塔碑》。塔身長寬各2.7米,塔高17米左右,塔座南面鑲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有“進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樣。東面鑲有一石碑,上刻“翰林及第”字樣。西面有一龕洞,內(nèi)存放獨角石獅一尊,此塔保存完好、據(jù)《重修制風塔碑》載:“鄧邑形勝,宮霍相維淹,有左崤古隴之勢,獨西南一隅凹坦下陷(形成一個風口)。背拱羅坪諸固心,當秋冬及,春風濤吼,攆集鄧邑,搖蕩邊境,一方為之不安寧”。為了鎮(zhèn)風,特建立此寶塔、名曰制風塔![詳細]
舊州一塔
  舊州一塔位于舊州村北一公里處。塔為密檐式十一級方形磚塔,銅質(zhì)寶頂,石質(zhì)基座(邊長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長寬各2.5米,全塔約高15.4米,每層出檐,結(jié)構(gòu)以及窗洞、龕塔與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據(jù)塔的建筑結(jié)構(gòu)、塔磚大小、磚上的紋飾銘文:又根據(jù)古晟撰寫的《一塔寺募捐啟》記載:“云南大理古稱佛國,境內(nèi)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號,當時合今大理,鄧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興隆、即鄧川佛教之興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時,又在鄧川建一大塔、為天平塔!彼耘f州一塔應為大理國時所建、一千多年過去了,但此塔仍巍然聳立。……[詳細]
7、石竇香泉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竇香泉
  石竇香泉位于鄧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竇香泉以石竇流出的水和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極負盛名,更以洞內(nèi)的《段信苴寶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詩曰:“石嶺嵯峨一竇穿,竇間自昔瀉靈泉,鳴琴漱玉涓涓響,濺石跳珠顆顆圓,味勝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來何處,浸說西天法雨傳”。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本主廟靠西的溶洞比較深,洞內(nèi)奇石異景:石幔、石筍,石柱舉目可見,順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巖上,奇石懸掛,別有一景;石狀如一群豬擁擠在一起,細看似有一石佛像緊鑲于石縫中。這里風景優(yōu)美,是旅游休閑的好去處,洱源.鄧川一帶的人,幾乎在讀小學,中學時都游覽過此地。信男善女更是絡驛不絕。登臨此地、北可觀西湖景色:真是柳灣荻岸,煙渚漁歌。東可看彌江百里,真是如長蛇列陣,南可賞洱海風光。石竇流出的水,香冽可邑,水質(zhì)清澈。據(jù)傳南詔時期,德源城鄧賧詔城內(nèi)的飲用水是從這里引去的。關于這點,在德源城遺址……[詳細]
鄧賧詔遺址
  鄧賧詔遺址為鄧賧詔所在地。該城由鄧賧詔主皮邏鄧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蠻書》卷五載:“鄧川城,舊鄧川也,南去龍口城(今上關)十五里,……城依山建、東距瀘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詔戰(zhàn)敗后,閣羅鳳及異牟尋皆填固增修,作為防御吐蕃的城堡。《重修鄧川州志》又載:“德源城,唐鄧賧詔之城。開元間南詔欲吞五詔為一、因星回節(jié)莛五詔火之,令各妻尋夫骸以歸、初,鄧賧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鐵釧绔其臂。至是尋釧獲夫之骸,南詔嘉其有慧,欲強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豈敢輕嫁’,乃堅閉其城,南詔發(fā)兵圍之,三月食盡而亡,南詔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钡略闯沁z址周長1.2公里,四周筑有夯土城墻,于城址內(nèi)北面的臺深七十公分處,曾出土過方型青磚,有字瓦,布紋瓦、陶質(zhì)水管。l981年,大理州文管所和洱源縣文化館聯(lián)合試掘過該遺址,結(jié)果是:地下出土文物較混雜,既有南詔時期的陶片,也有明、清的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