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跡介紹

101、任弼時故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弼時故居
  任弼時故居,位于汨羅市城南45公里的弼時鎮(zhèn)唐家橋新屋里。1904年4月30日,任弼時誕生在這里,并在此讀完小學,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故居系磚木結構,為三進三間兩偏屋,九個坍池,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7間,全部房屋為青瓦覆蓋,三合土地面。屬典型的清代江南院落民居。它坐東朝西,青磚落地,飛檐峭壁,背依山丘,門臨池塘,院內古樹參天,四周竹木林立,中堂門額下“望重龍門”、“光照壁水”兩塊御匾,昭示著這書香門第昔日的輝煌與榮耀。大門上方掛有-1980年手書的“任弼時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前進兩端為馬頭山墻,北、西、南三面砌有土坯圍墻。圍墻內,大門前有一圓池,水面約一畝。屋后有30畝山林,林中有任弼時母親墳墓。前進堂屋陳列任弼時仿銅石膏胸像,兩邊墻壁掛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親筆題詞。毛澤東的題詞是:“任弼時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二進中廳懸有趙樸初手書“浩氣長存”巨匾。三進正廳設紀念室,掛……[詳細]
長沙銅官窯遺址
  長沙銅官窯遺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自銅官鎮(zhèn)至石渚湖兩岸約5公里的范圍內,是中國唐代的一處重要的窯址,初燒于唐初,衰于五代,主要的窯區(qū)分布在蘭岸嘴、瓦渣坪、蘭家坡一帶,現(xiàn)尚存窯包13處。1965年和1978年兩次對遺址進行了試掘。出土的大量釉下彩器物證明了中國瓷器釉下彩工藝最遲始于唐代,而不是創(chuàng)始于宋。出土瓷器的品種繁多,造型優(yōu)美,美觀實用。瓷塑的動物玩具極為生動,褐綠色彩繪人物、動植物、自然景物等器物,圖案新穎多變,反映了唐代高度發(fā)展的瓷器制作工藝水平。器物上還有很多的題詩、款識等文字材料,也是長沙銅官窯瓷器的重要特征。銅官窯的瓷器曾廣泛地流傳于江淮一帶,在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有發(fā)現(xiàn),英、美、瑞典等國的博物館也藏有此窯的精品。長沙銅官窯在文獻中沒有相關的記載,它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中國的陶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1988年1月,長沙銅官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沙銅……[詳細]
103、珠暉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珠暉塔
  珠暉塔為雁城三塔之一。位于茶山坳鎮(zhèn)藕塘村,雄踞江東岸之拜亭山上。為清代安徽巡撫衡陽人王之春主持興建,耗白銀6萬兩,費時13載,于光緒丁酉(1897)年建成。塔高10丈5尺,磚石結構,七層八棱,石階旋梯。正門西南向,上方漢白玉橫額鐫刻著斗大楷書“珠暉塔”三字,兩邊漢白玉雕刻楷書對聯(lián):“高峙船山遠綿學脈,流回耒水廣助文瀾”。塔基四周刻有飛禽走獸圖形,塔內拱門嵌有石刻碑文,為江蘇學政王先謙撰寫、寧夏知府黃自文手書,原為6塊,現(xiàn)存4塊。塔前建有廊廡,僧房數(shù)楹。塔尖銅頂,映日生輝。塔何以名?因地勢之高,晨迎朝暉,晚披彩霞,璀璨奪目,如珠玉生暉,故名之。登塔頂,周圍數(shù)十里壯麗山河盡收眼底。南望雁城,氣象萬千;北眺衡岳,風帆沙鳥,長煙一空,使人心曠神怡。塔下五四林場,樹木蔭翳,野芳吐香,其清幽秀麗之美,較來雁、接龍二塔有過之而無不及。衡陽山川靈秀,文采風流,薈萃于湘江耒水之間。建珠暉塔與原來的來雁塔隔江……[詳細]
104、粟裕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粟裕故居
  粟裕故居,位于湘西南邊陲,懷化市南端,會同縣坪村鎮(zhèn)楓木村,距會同縣城約8公里,209國道僅0.5公里,交通極為方便。舊居建于清光緒年間(1851-1861),分為東、西兩個大院,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小房間有30余間。兩個大院中間有一條村道和小溪通過。小溪右邊的東院為正屋,是家人居住之地。小溪左邊的西院是一排坐西朝東的房屋。北頭為客廳,是接待賓朋、宴請客人和私塾講學的地方;中間幾間房屋是幫工們的住房;南頭是牛欄、馬圈等。故居現(xiàn)在保存的房屋即為東院正屋,占地約416平方米,房屋坐東南朝西北,由三棟兩層的木房組合構成,分為前廳、正屋和橫倉樓。其中前廳是為“品”字型客廳,前廳與正屋之間有一“一”字型天井,兩者正好構成“一品”之意,寓意深厚。整個房屋建筑均為面闊三間的穿斗式梁架結構,房屋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極富湘西民族特色。1984年,故居現(xiàn)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粟裕故居自1987年維修……[詳細]
李達故居
  李達故居位于永州市冷水灘區(qū)嵐角山鎮(zhèn)油榨頭村。李達,1890年10月生。1919年五四運動后,致力于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人發(fā)起成立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并主編《共產黨》月刊,參加《新青年》的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代書記。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委員。1921年9月創(chuàng)辦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和革命叢書。1922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應毛澤東邀請到長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并主編自修大學機關刊物《新時代》。大革命失敗后,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險惡環(huán)境中,他堅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陣地,成為卓有建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詳細]
陳毅安紀念館和紀念碑
  陳毅安紀念館和紀念碑位于岳陽市湘陰縣界頭鋪鎮(zhèn)。陳毅安故居原在湘陰縣界頭鋪神塘灣,20世紀70年代因水庫擴建而拆遷。1978年仿其故居而修建陳毅安紀念館(故居),為磚木結構、兩房一廂一角的平房,屋面青瓦蓋頂,地面青磚鋪就,墻面窯磚粉白,總建筑面積約80平方米。陳毅安,又名陳斌,1905年出生于湘陰界頭鋪。1920 年考入湖南省立甲種工業(yè)學校,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的學生-。1926年1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同年10月軍校畢業(yè)后,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3軍教導師3團3營7連任黨代表。1927年夏,隨部北伐到達武昌后,被任命為武昌國民政府警衛(wèi)團輜重隊隊長兼經理主任,管理全團勤務工作。1927年武漢七一五政變后,隨團長盧德銘向南昌進發(fā),準備參加起義。途中因與平瀏工農義勇軍相遇而獲知起義部隊已經南下,遂兩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被任命為經理處處長。同年9月,隨部隊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的……[詳細]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位于長沙市天心區(qū)書院路356號。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學家張栻創(chuàng)辦的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湖南師范館,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中國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國藩、黃興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蕭三等曾在此學習;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王季范、李達、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毛澤東曾在此學習、工作達八個春秋,在這里,毛澤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志向,完成了從學生、教員到職業(yè)革命家,從激進民主主義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在這里,毛澤東從事了建黨建團工作,并從這里走向黨的一大。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在一師一附小結成革命伴侶。校內現(xiàn)存毛澤東青年時期革命活動紀念地14處,包括學校大禮堂、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寢室、水井、自習室、閱報室、君子亭、工人夜學、附小主事室、毛澤東任教二十二班教室等。且各紀念地都保存完好……[詳細]
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
  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位于富家橋鎮(zhèn)東南18公里何仙觀澗巖頭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間(1550年),完成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孫均為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后裔,故名“周家大院”。澗巖頭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區(qū)何仙觀鎮(zhèn)境內澗巖頭村,是一處古民居群落,由六座龐大的民居宅院組成,包括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新院子,子巖府四大家院。具備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較好的開發(fā)前景,自2000年以來國家、省級旅游、文物部門多次來這里考察,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9--11日,由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在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舉行了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村)授牌儀式,正式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后裔人才輩出,如: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號子巖,清零陵人(永……[詳細]
信義建筑群
  信義大學教舍樓:位于益陽市赫山區(qū)的市中心,市第一中學校內的獅子山山頂,與西、北向的教師宿舍樓呈三角形分布。這里地勢較高,四周視野開闊,樹木茂盛,環(huán)境幽靜。其東緊鄰康富北路,南為長益公路,沿路西南向數(shù)十米即到秀峰公園的北大門,入內有青山湖泊,亭閣橋梁等,是市民休閑、娛樂、鍛煉的場所;西靠原市委大院,距市佛教中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寺、棲霞寺、裴公亭約600米;北為一中校區(qū),現(xiàn)可容納學生3000余人,距資江約500米,整體風格與信義大學建筑群極為協(xié)調。1906年,湘中信義會挪威差會,在益陽縣城對河桃花侖獅子山購地,創(chuàng)辦“信義中學堂”,開始建筑校舍。1952年9月,“信義中學”正式由人民政府接收,改名“益陽市第一中學”。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信義大學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劃定了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信義大學教學樓:位于益陽市赫山區(qū)第一中學校內,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詳細]
110、高氏祠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位于溈山鄉(xiāng)溈水村、溈山盆地西向邊沿,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山上古樟雜樹環(huán)繞,西處于丘陵之間的梯田,順梯田與丘陵之間的鄉(xiāng)間小道即為溈水村級公路,溈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溈江。高氏祠堂海拔較高,平均海拔為950米,周圍群山環(huán)繞,峰巒疊嶂,古柏青松,郁郁蒼蒼,鳥語花香,冬暖夏涼,為避暑納涼、參觀攬勝的佳境。高氏祠堂,西距溈山集鎮(zhèn)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密印寺4公里,距離寧鄉(xiāng)縣城76公里,溈山集鎮(zhèn)沿溈水河堤有簡易公路通往祠堂,交通較為方便。祠堂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土磚青瓦木結構,四合院建筑風格,坐東朝西向,總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戲樓)、廂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組成。高氏祠堂建筑雄偉壯觀,構思嚴謹,莊正肅穆,配合和諧,是寧鄉(xiāng)縣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祠堂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土磚青瓦木結構,四合院建筑風格,坐東朝西向,總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89.13……[詳細]
馬王堆漢墓遺址
  位于長沙市東郊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據(jù)地方志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堆上東西又各突起土冢一個,其間相距20余米。形似馬鞍,故也稱為馬鞍堆。堆上分布西漢墓三座,三座漢墓中,二號墓葬的是漢初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的墓,三號墓是利蒼之子的墓。一號墓規(guī)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深16米,F(xiàn)在一、二號墓坑已填塞,其0土的女尸、素紗禪衣及一大批西漢器皿和帛書畫等都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館;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供人們參觀。1號墓是西漢初長沙國丞相轪侯的夫人辛追之墓。封土厚4米,墓室深16米,墓口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從封土堆到墓底為20.5米。葬制為二槨四棺,外由厚0.4—O.5米的木炭和厚1—1.3米的白膏泥封裹。槨室長6.72米,寬4.88米。共用木板70塊,平直方正,都是巨大的整塊木板,其中最大的一塊,長4.88米,寬1.……[詳細]
衡陽抗戰(zhàn)紀念城
  衡陽抗戰(zhàn)紀念城位于衡陽市雁峰區(qū)先鋒路103號岳屏公園內。1944年,長沙淪陷后,日軍分三路南進,直指衡陽。1944年6月20日,日軍下達進攻衡陽的作戰(zhàn)部署。同日,中國國民政府也向守備衡陽的陸軍第10軍下達了保衛(wèi)衡陽的戰(zhàn)斗部署。6月22日,敵機首度轟炸衡陽城,湘江兩岸市區(qū)均引起大火。晚8時,由株洲、淥口沿湘江東岸南下之敵68師團,進抵衡陽市東郊泉溪,我第10軍190師568團第1營派在耒水東岸的少數(shù)警戒部隊即與敵交火,衡陽抗日保衛(wèi)戰(zhàn)從此打響。6月23日,敵第68師團欲從泉溪強渡耒水,被我守軍擊退;敵改繞耒水泉溪以南渡河登陸,被守軍阻于五馬歸槽陣地。25日夜,敵攻占五馬歸槽和飛機場,守軍596團-,奪回機場;次日,機場失守。28日,日軍力圖合圍衡陽,發(fā)起了第一次總攻擊。城南作為正面戰(zhàn)場,戰(zhàn)斗最為猛烈,敵我雙方爭奪張家山高地數(shù)日反復達20多次,陣地依然在我方手里。7月11日晨,日軍發(fā)起第二次總攻……[詳細]
113、長沙洪山寺
長沙洪山寺
  長沙洪山寺,位于長沙城北撈刀河畔,毗鄰湖南廣電中心,長沙大學,山鷹潭渡假村,距長沙市約6公里。清同治《長沙縣志》載:“洪山廟建自前明周姓山主,后經眾姓重修,改名麓峰寺。廟前有洪山潭激水,灘水過輒激!毕鄠鳛┧c撈刀河、山鷹潭泉道相通,每年端午節(jié)間,潭邊可聞附近劃龍船鑼鼓聲。山鷹潭古稱山陰潭、三眼潭,四周山巒迭嶂,林木蔥郁,白鷺飛舞,景色宜人。昔日每當山洪爆發(fā),瀏陽河、撈刀河水從南北兩個方向呼嘯而來,為山所阻,水石搏擊,轟然巨響,聲如洪鐘,浪高數(shù)米,而此山巍然屹立于洪峰之間,故名洪山。寺廟于清初康熙年重建,歷盡滄桑,幾度興廢,后改名為洪山寺。撈刀河,湘江支流,古名澇塘河。明《一統(tǒng)志》載:“河源出瀏陽縣石柱峰,名黃泥港,西流至長沙縣被十三里入湘江。”東漢建安20年(公元215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長沙時不慎將青龍偃月刀掉落河中,關羽的隨從周倉潛入水中將寶刀撈出,遂改名撈刀河,撈刀之處就改名……[詳細]
114、辛女祠
辛女祠
  在沅水中游西岸,聳立著一座高高的絕壁(辛女巖),在絕壁的對面的盤瓠山腳,有一個巖洞(盤瓠洞),洞里有一只神犬(盤瓠)。神犬聽說高辛王招募兵勇,他搖身一變,成為人形,從洞中鉆出來,原來是一個英俊的后生。盤瓠在高辛王部下作戰(zhàn)勇猛,但是他從不居功。高辛王和犬戎國交戰(zhàn),只因犬戎國吳將軍太厲害,屢戰(zhàn)不勝。高辛王告示群臣:有取得吳將軍頭者,許女為妻,提升職務,賜以金銀。群臣懼怕吳將軍,個個噤若寒蟬。三天后,一只色彩斑斕的狗含一人頭伏于殿上。高辛王令眾群臣辨認,確是吳將軍之頭。高辛王見獻吳將軍頭的是一只狗,人怎能與狗婚配,高辛王拒絕嫁女。見父王賴婚,辛女便勸父王言必信,并聲明即使是狗,也愿意婚嫁。高辛王見辛女當眾頂撞自己,下令把她打入冷宮。半夜時分,禁鎖辛女的宮門自動打開,那條狗跑了進來,二話沒說,馱著辛女,從窗子飛了出去。盤瓠馱著辛女,來到沅水中游西岸的絕峰上。辛女住在絕峰頂上,盤瓠住在絕峰對面的巖洞……[詳細]
孟姜女貞烈祠
  孟姜女貞烈祠是為紀念孟姜女所建。在古老的中國傳說中,孟姜女是一位對愛情忠貞不渝、徒步千里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當時,皇帝為了阻止外敵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壯年去修建長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在得知丈夫已經埋骨于長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見上最后一面時,她放聲大哭,以至于天地變色、長城為之而崩塌。孟姜女貞烈祠地處湖南省澧縣境內,位于澧縣縣城以東15千米的嘉山良種場內,所處位置山清水秀。有頭門大殿、登祠臺等建筑1000平方米,貞烈祠有陰刻楷書碑文“孟姜故宅”。據(jù)載:與嘉山一水之隔的孟姜垸是秦孟姜女故居。孟姜女與澧陽范郎結為伉儷,不久,范郎役長城一去不歸,孟姜女常登嘉山頂望夫歸來,故今山頂遺有望夫臺,巖臺上留有雙尖尖的腳印,半山腰還有一圓石頭,面平如鏡,傳說孟姜女常在此梳頭,現(xiàn)有石鏡之稱。明嘉靖十三年,湖南巡撫林大輅和澧州知州汪倬曾在新洲嘉山為孟姜女重修“貞烈祠”。明朝吏部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