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高老屋位于槎水鎮(zhèn)油坊村大橋組,由徐氏第十一代裔孫徐有章之子國學士徐緣性建于清雍正10年(1732年)。民居為磚木結(jié)構(gòu),屋檐前后出廈,烽火墻為硬山,屋面兩坡,蓋灰色小瓦,外墻體用青磚勾縫,與三面山麓勾勒出黛綠與粉白相映的輪廊空間,其建設風格為明清時期典型的山區(qū)徽派建筑。該建筑磚、石、木雕刻頗具特色,俯仰即是,美不勝收。窗欞、門額、撐拱、柱枋、照壁、墻裙等處是這“三雕”的重點部位,某些“花匠”小品……[詳細] |
野人寨抗日陣亡將士墓位于安徽省潛山縣野寨中學校園內(nèi)的椅形山上。整個墓園占地約2公頃,由忠烈祠、浩然亭、景忠廳、光岳亭、覺后亭、紀念碑等建筑組成。其中,忠烈祠為該墓的主體建筑,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開間,坐北朝南,東側(cè)建有碑坊。附屬建筑有東南側(cè)的浩然亭,重檐六角贊尖頂;東側(cè)的覺后亭單檐四角攢尖頂,紀念性建筑景忠廳,灰瓦紅墻,以及座落在椅形山上的由原國民黨中將白宗禧親題碑文的方形大理石紀念碑等。光岳亭已毀……[詳細] |
覺寂塔又稱三祖塔,位于天柱山鎮(zhèn)風景村三寺組內(nèi)鳳形山上的三祖寺院內(nèi)。始建于唐玄宗天寶乙酉年(公元758年)。宋、明兩代曾重修。據(jù)潛山縣志記載:“前河南少尹李常任舒州別駕,訪得達摩祖師三世僧璨之墓,啟真儀火化,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捐俸建塔,并模塑三祖像于塔內(nèi)。塔于唐肅宗乾元初年建成,到唐代宗大歷七年,經(jīng)御史大夫張延嘗請額,得名覺寂塔”。會昌五年(845年),武宗滅佛,毀塔。大中初年(847年)又復……[詳細] |
楊家祠堂位于潛山縣龍?zhí)多l(xiāng)萬澗村中澗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東,呈明三暗五狀,由前廳戲樓、中廳“四知堂”、后廳寢堂在一條軸線上構(gòu)成。原舊構(gòu)面積約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現(xiàn)有規(guī)模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面闊27.30米、通進深42.63米、占地面積約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體系。其中,單檐歇山式戲樓是祠堂里最為……[詳細] |
余蟹形老屋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余井鎮(zhèn)建軍村勝利組。該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東,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該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東,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余蟹形老屋門廳與中廳向左偏移,中廳至后廳呈一條中軸線。中廳、后廳兩側(cè)分別有洞門與兩廂連接,門廳與中廳以封火墻相連。前廳至后廳之間均設過廳天井?刻炀u砌精美的塞口墻(正面稱照壁),照壁墻體勒腳,水作墻面,鑲邊凸出。中廳寬大,面闊三間,進深八椽,……[詳細] |
張恨水故居位于余井鎮(zhèn)黃嶺村黃嶺組。因建在突起的黃土嶺上,又名“黃土書屋”。黃土嶺呈長方形狀,北望長春水庫,南視嶺頭街坊。張恨水在這里度過了他的躬耕苦學、習文著作的少年時代。鑒于張恨水文學作品具有極大的學術研究價值,潛山縣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將張恨水故居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在皖光苑建起了張恨水陳列室。張恨水(公元1895—1967年)是我國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和章回小說名家。一生著作頗豐……[詳細] |
位于水吼鎮(zhèn)天柱村勝利組的林氏祠堂,始建于民國1924年,公元2005年至2007年由“十德堂”與“九牧堂”兩支林氏后裔合資重新修葺。林氏祠堂內(nèi)的檐口、梁架、欄桿、柱礎、龍井等構(gòu)件,其木雕、石雕工藝精湛,構(gòu)思精巧,深受明清時期古建筑文化之影響,生動地反映出了成熟的徽派建筑的雕刻藝術。祠堂一進設有亭閣式全木結(jié)構(gòu)的戲樓,并在兩側(cè)置副臺與廂樓;二進為“九牧堂”廳堂,為祭祀、祈福活動場所。在一進與二進之間配……[詳細] |
白云崖又稱虎頭崖,坐落在天柱山鎮(zhèn)茶莊村林莊組。白云崖石刻利用天然石壁以刻文記事,或造像為主。運用單線陰刻、減地平刻、淺浮刻及沉刻等技法,創(chuàng)造出風格各異,生動多姿的石刻藝術品。字體包括篆、隸、楷等,書法嚴謹渾厚,疏密適宜。石刻內(nèi)容廣泛,涉及到宋、元、明、清等文人墨客及釋子信士的題刻多達六處,其中以明代著名文學家李元陽的題刻占多。如“鐵笛龕”,以及清乾隆年間張期愈題刻“超然物表”等。在白云崖半腰間原有……[詳細] |
洪莊老屋位于源潭鎮(zhèn)三妙居委會洪莊組,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建筑平面以明五暗七狀布局,座西朝東,青磚勾白縫,齊檐封火墻,面闊20.5米,通進深40.7米,占地面積約835平方米。前至后進呈梯式增高,在二進處設置照壁。照壁左右隔墻與中廳連成一體?疵鎵δゴu,頂部斗拱疏朗。洪莊老屋原建筑規(guī)模宏大,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倒毀,現(xiàn)僅存中軸線上的三廳二井一照壁。整個建筑風格深受徽派建筑影響。該建筑中廳面積最大,頂……[詳細] |
位于源潭鎮(zhèn)三河村紅星組的胡氏宗祠,屬“陶正堂”這支郡望上的遺產(chǎn),始建于清代中期,晚期擴建,分前后三進布局,通面闊約32.3米,進深9.9米,占地面積約320平方米,F(xiàn)存廳堂3間,建筑平面坐西朝東,大門前造作木柵門,穿斗式五架梁,兩側(cè)廊房已毀,其它構(gòu)件保存狀況較差。胡氏宗祠在一進天井處砌硬山頂、“倒山座”式照壁,并在門楣上端從右向左浮雕“居仁由義”、二進照壁浮雕“霞蔚云蒸”等吉祥文字;四壁墨繪“生化……[詳細] |
劉源題字刻位于天柱山風景區(qū)西關寨口處的一面崖壁上,石刻幅面向南,高約1.92米,寬約2.19米,自右向左豎書,共68個字,分9行,單線陰刻文曰:“大宋咸淳元年(1265年)奉本朝闕命措厝山寨保聚生民十萬余眾答歷十余年北朝軍馬累次攻打保守無虞民戶春耕冬則入寨寨長同安郡土豪劉源叔清鼎建統(tǒng)制寧宗達崇道。”石刻字槽較淺,線條瘦勁,內(nèi)額無損,較完整。 劉源,字叔清,南宋末年本地土豪。祥興二年(1279年)元……[詳細] |
徐高樓屋位于余井鎮(zhèn)嶺頭居委會高樓組,建于乾隆年間,坐北朝南,為明五暗七進建筑,五架梁采用抬梁與穿斗式結(jié)構(gòu),面闊10.6米,進深43.9米,占地面積約207平方米。建筑大門平面為“凹”字形。中廳結(jié)構(gòu)破壞嚴重,檐柱與內(nèi)外金柱因腐蝕而被拆除,僅存6個柱礎。大門前有兩根石質(zhì)八方形旗桿石保存較好,其中一塊旗桿石刻有銘文:“清乾隆壬申高科舉人徐安國立!绷硗庥兴目冒倌暌陨系睦险翗洌c月形水塘組成了一個建筑整體……[詳細] |
余氏遷潛十六世祖文章,是原明朝駐云南宣慰司副使余彥鑒公的十世孫,余文章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建起了這座祠堂,五世堂支祠。因謫祖鑒公(六世)祠近在咫尺,并側(cè)面相對,五世堂家廟未冠“宗祠”、“支祠”頭銜,所以在門頭“余氏宗祠”。原大門前建有六尺高花墻遮之(解放后花墻拆除)。保護范圍:東至小河,南至民居,西至“官舒路”。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10米。……[詳細] |
官莊烈士墓位于安慶市潛山市官莊鎮(zhèn),年代為現(xiàn)代。2019年,官莊烈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