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善橋“太平天國”刻字位于昆山市趙家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太平天國軍隊進軍上海時,曾經(jīng)此橋,橋面板上刻“太平天國”四字的楷書,字跡清晰。是建國后唯一發(fā)現(xiàn)刻有“太平天國”年號的橋梁。是一座南北向的三銅石板橋。全長21米,寬1.43米,高約5.1米![詳細] |
三山島遺址及哺乳動物化石地點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三山島遺址及哺乳動物化石地點舊石器時代晚期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 ……[詳細] |
范文正公忠烈廟即范公祠,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是紀念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989--1052年)而建。紹興年間重修改建天平山附近范仲淹所建祖祠及其子孫增建的范公祠,揭宋帝所賜“忠烈”之榜于廟門。元、明、清三代,祠廟歷經(jīng)戰(zhàn)火,屢塌屢修。民國初年也曾稍事修葺,并改“敕賜范文正公忠烈廟”額為“范文正公祠”。至1982年全面整修,次年竣工![詳細] |
東吳大學(xué)舊址位于蘇州市十梓街1號,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清同治十年(1871年),美國基督教監(jiān)理公會在蘇州十全街設(shè)立存養(yǎng)書院,光緒五年(1879年)遷至天賜莊,并改名博習(xí)書院。并入中西書院。二十七年,中西書院又遷至天賜莊博習(xí)書院舊址,建立東吳大學(xué)堂,或稱東吳大書院,成為美國基督教在中國建立的早期教會大學(xué)之一。辛亥革……[詳細] |
斜塘土地廟位于原斜塘鎮(zhèn)旺墓村,大門朝北,因此又被稱為“朝北土地廟”,廟西300米即為廣袤的獨墅湖,東北面則有一座三節(jié)平板石橋—永安橋。斜塘土地廟位處蘇州斜塘鎮(zhèn)旺墓村,自古便是蘇州東郊的貿(mào)易集市和蘇州到淞江的重要水上驛站。--物專家考古論證,從基礎(chǔ)填加罐瓦片中有“韓瓶”碎片分析,該土地廟為南宋廳堂建筑,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為研究江南地區(qū)的建筑歷史演變、建筑藝術(shù)、宗教及民俗等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重……[詳細] |
小王山摩崖題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小王山摩崖題刻1927-1937吳中區(qū)藏書鄉(xiāng) ……[詳細] |
錢謙益柳如是墓位于常熟虞山拂水巖下,清嘉慶間知縣陳文清重修此墓墩。2002年10月22日,錢謙益柳如是墓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雙橋及沿河建筑游覽周莊,雙橋是不能不看的。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梁橋——永安橋組成。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世德橋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資建造,永安橋由里人徐正吾出資建造。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人街巷;永安橋長十0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0五米,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雙橋最……[詳細] |
文徽明墓位于蘇州市吳縣區(qū)陸墓鎮(zhèn)文陵村李家洪。文徽明墓在蘇州市吳縣區(qū)陸墓鎮(zhèn)文陵村李家洪,文徽明墓穴保存完好,封土高約1米。墓前有照池,1984年將里口發(fā)現(xiàn)的石馬、石虎等石刻運到墓地暫時保存,并修復(fù)了墳包。文徽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徽明,后更字征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吳縣市)人。明著名書畫家。54歲以歲貢生薦試吏部,任翰林院待詔,三年辭舊。他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為“吳門畫……[詳細] |
張應(yīng)春烈士墓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北庫鄉(xiāng)。張應(yīng)春,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11月11日生于吳江縣黎里葫蘆兜村(今黎里鎮(zhèn)北厙社區(qū)黎星村)。這一天,是農(nóng)歷十月初一,農(nóng)諺中有云“十月芙蓉應(yīng)小春”,故取名為蓉城,字應(yīng)春,號秋石。張應(yīng)春從小就讀于本村私塾和國民初級小學(xué),后隨父進入黎里女子高級小學(xué)學(xué)習(xí),由于勤奮刻苦,各門功課都頗為出眾。民國八年(1919),她考入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師范專門學(xué)校,很快地接受了……[詳細] |
棲賢巷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東山鎮(zhèn)。相傳該村曾是秦末遺民商山四皓之一東園公隱居處,F(xiàn)在存留的只是棲賢巷門,即是東園公隱居于此經(jīng)常出入山上的一條街巷。巷門就在街巷的北端,巷門跨巷而建,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面闊一間,進深四檁。四周設(shè)青石壓沿,中間小磚鋪地。立柱四根,下置青石扁平礎(chǔ),柱身略呈梭形,柱頭帶卷殺,上置櫨斗,四角刻海棠曲線,施雀替,支承脊檁。柱前出一擔(dān)梁及“丁頭拱”挑起檐檁。前、后柱之間,以月梁和穿……[詳細] |
大覺寺橋位于原吳縣車坊大姚村大覺寺遺址前。橋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梁式石橋,面為武康石,基礎(chǔ)為青石,其金剛墻以塊石錯縫累迭而成。寬2.70米,長5.15米。橋面由五塊略帶拱勢的長石條組成,中間三塊較寬,兩側(cè)各有一塊略高,組成沿口。沿口石側(cè)面雕飾精美圖案,東側(cè)為二龍戲珠,西側(cè)為寶珠、蝙蝠、仙人、天馬等。梁頭雕捧缽金剛力士,形象十分古樸。大覺寺橋是研究宋元財運雕……[詳細] |
涵村店鋪位于村中街上。店鋪面闊3間,寬10.28米,進深七桁帶前后廊7.08米。硬山搏風(fēng)造,板瓦頂,柱圓作,柱頭有覆盆形卷殺,無坐斗。檐柱系梓木,礎(chǔ)為青石提燈形,金柱楠木質(zhì),徑28厘米,高3.45米,木質(zhì)柱礎(chǔ)。山柱均落地,柱礎(chǔ)木質(zhì)。梁系銀杏木,扁作、月形、刻紋。五架梁鑲嵌在步柱槽中,下置墊、丁頭拱。五架梁上施斗拱,墊荷葉墩,承支三架梁。山架梁上施方童柱、斗拱,以承脊桁。童柱四角刻有花瓣紋,鷹嘴作圓……[詳細] |
吳江區(qū)運河古纖道,全長約1800米,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正年間,所以又稱“至正石塘”,明清兩代多次修葺,現(xiàn)存駁岸的巨型青石即為元代遺存。吳江運河古纖道,位于吳江汽車站的東側(cè)。一位當?shù)氐耐跣沾迕窀嬖V記者,這里原先遍布夾竹桃和雜草,沒有路,也沒有人。但,就在幾天前,一些工人過來忙碌開來,除去雜草,才有了今天這段長約200米、寬5米的平整土地。這便是古纖道。斑駁的大青石,遠遠延去。這位村民很夸張地做了個……[詳細] |
申時行墓在蘇州歷代陵墓中,規(guī)模最大且保存較完整,在江南罕見。申時行(公元1535~1614年),字汝默,是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在蘇州出生的大官僚(明蘇州狀元)。申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考中狀元后,步步高升,官至禮部尚書兼大學(xué)土,卒后加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xué)士等職。萬歷本年為立太子問題遭人彈劾,辭官回蘇,投后稱申文定公。申墓坐落在吳山東麓周家橋西,群眾俗稱申家坡。這座墓占地百畝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