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嵩云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懷化市洪江區(qū),屬雪峰山區(qū),總面積3349.67公頃,其中林地面積3073.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2%。是湖南省重要的區(qū)域性重點森林公園,是湖南省重點建設(shè)和對外推介的主要旅游資源之一。園區(qū)內(nèi)森林旅游資源種類齊全、品位高、珍惜物種多、景觀資源組合好、區(qū)位優(yōu)勢獨特,100多個景點,涵蓋了生物景觀、地文景觀、水文景觀、人文景觀及天象景觀五大類型,具有較高的文化和科研價值,美學和旅……[詳細] |
湖南洪江清江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湖南省西部洪江市境內(nèi)西南角,地處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過渡地帶的雪峰山脈。濕地公園以清江湖為主體,以環(huán)庫公路為界,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9°31′49″~109°40′53″,東西長14.95千米,南北寬8.92千米?偯娣e為3006.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458.4公頃,濕地率81.77%。清江湖又稱小洞庭、西海,是沅江上游及湘西南最大的人工湖,水面開闊、環(huán)境優(yōu)美、資源豐富……[詳細] |
洪江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懷化洪江市沅江北岸。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建洪江寨,元末時已成為湘黔間商鎮(zhèn)。明代設(shè)洪江驛,清置洪江鎮(zhèn),民國時有“小南京”之稱。迄今完好保存有三百多棟古窨子屋,六十余座廟、堂、祠、院及一些舊報社、學堂、錢莊、戲臺、作坊、商鋪、青石街巷沖等。明清窨子屋和會館是這里最有特色的古建筑。窨子屋形似四合院,多為二進二層,或三進三層。三層以上南北間有天橋連通,高聳的封火墻內(nèi),屋頂從四圍……[詳細] |
高廟遺址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岔頭鄉(xiāng)巖里村,是沅水一級臺地上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分布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較厚,最厚處距地表可達5米多。遺址可分為下部遺存和上部遺存。下部遺存與皂市下層中晚期年代相當(距今約7400年),出土有相當數(shù)量的白陶器、釜、罐、缽等,器物造型奇特,很少帶有附耳。紋飾戳以印筆點鳳鳥紋、獸面紋最具特色。上部遺存與大溪文化的年代相當(距今約6500~5300年),……[詳細] |
府前街,解放后也叫“南正街”,民國時名“中山街”,系道光十八年(1838)由知縣龍光甸主持修建。街區(qū)總面積1.6萬平方米,街長690米,寬3.5米,街道中間一米用青石板橫鋪,街區(qū)民房之間有封火墻,為典型的清代建筑風格。其中200米至今保持原有風貌,古建筑完好無損,1983年10月被省政府公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二十年來,幾乎每年都有一部以上電影或電視劇在此拍攝,如《風吹瑣喇聲》《任弼時》《雷鋒》……[詳細] |
萬壽宮規(guī)模宏大,其建筑格局堪稱古城之最,它是沅水上游最大的商業(yè)會館,兩側(cè)還有附屬的民居群,沿街望去,圍墻、馬頭墻高大綿延,十分壯觀。它見證了當年黔陽古城的繁華景象,現(xiàn)為懷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也稱“江西會館”,它是沅水上游最大的商業(yè)會館。當年,因沅水流域各商埠江西商人踴躍捐資支持,黔城萬壽宮才建得如此恢宏。萬壽宮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占地1000平方米,正面墻寬25米,門坊高8米,……[詳細] |
河街分為三段,分別叫頭簰街、上河街、下河街,沿路依次有衡陽會館壽佛宮、博雅居、陳家窨子、文星門遺址、龍王廟、長沙會館、軒轅宮舊址、管家窨子、萬壽宮、太平宮、楊公廟等古跡。博雅居原為壽佛宮附屬建筑衡郡公所,始建于清朝中葉,是由在黔陽經(jīng)商的衡陽籍商人所建會館,現(xiàn)由陳山鷹先生修復(fù)開放。博雅居以古老、莊重、典雅、精致的珍品收藏為特色,匯集漢至明清,以及民國以來的瓷器、石刻、木雕、字畫、文具等珍品,其中尤以……[詳細] |
太平宮亦稱寶慶會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代中葉,占地400平方米,室內(nèi)地面均為青石板平鋪,殿內(nèi)廳堂、天井、戲臺及門坊保存完整,并有“太平宮修建記事”碑。……[詳細] |
楊公廟供奉沅水河神楊漱,僅古城及周邊就有4座楊公廟。從清水江上游以下的整個沅水流域到洞庭湖以下的長江兩岸,現(xiàn)在仍四處可以見楊公廟或遺址,可見沅水河神對五溪文化影響之深遠。黔陽古城廟宇眾多,散落在大街小巷、墻邊屋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楊公廟![詳細] |
根雕陳列室里的大型古香樟根雕,為湖南著名民間雕刻家傅振源老先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帶弟子耗時兩年多雕成,重約一噸,直徑1.89米,高1.54米,雕完后因其體量為全國最大、人物故事多、工藝精湛而被譽為“三絕樹根雕”、“芙蓉仙境”。樹根上雕有30多個民間故事和歷史典故,共100多個人物和動物,為芙蓉樓最年輕的文物藏品。根雕背后雕有一顆大白菜,有故事說,當年傅老先生雕刻時工錢很低,還不能按時領(lǐng)取,他最后就……[詳細] |
芙蓉樓共保存古代石碑128方,是湖南省保存古代石碑數(shù)量最多,質(zhì)量最好的地方。芙蓉樓碑刻是黔陽古城文化的精華,其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芙蓉樓本身碑刻,包括文人墨客雅集唱和的詩詞碑,芙蓉樓復(fù)修碑和在芙蓉樓刊刻的古代名家書法碑。二是文物部門從古城征集的清代政府文告碑、記事碑。碑廊分兩面,一面是詩詞書法碑,有沈從文老師田名瑜的碑體行書、湘西軍閥周則范的“溆浦行營絕筆”、清代大書法家、黔城長坡人王繼賢字碑……[詳細] |
芙蓉池位于半月亭和芙蓉樓之間,為園林水景,池中山石天然生成,水中蓮花為睡蓮。半月亭相傳是王昌齡撫琴吟唱的地方,相傳王少伯在池畔月夜吟詩,芙蓉仙女常吹簫作伴。對聯(lián)“魚游水底尋明月,樹插石縫遮青天!笔区P凰籍人士、中華民國總理熊希齡先生所作。沿長廊走近玉壺亭,亭內(nèi)有石桌、石凳,旁邊立有“冰心玉壺碑”。這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縣令龍光甸和其子辛丑狀元、江西布政使龍啟瑞集王昌齡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詳細] |
送客亭旁的門坊原是芙蓉樓的老大門,建于清代晚期,名為龍標勝跡門,也稱“三絕門”。龍標勝跡門的門高12米,門寬7米,門坊正中為大型泥塑的王少伯送客圖,左右為春、夏、秋、冬四季圖。泥塑使用古代“堆塑”工藝,材料主要是桐油、石灰、糯米。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世所罕見,為第一絕。令人贊嘆不已的是,牌坊高達三丈多,卻面向臨河處傾斜了兩尺多而不倒,是為第二絕。據(jù)專家考證,其傾斜度已超過了意大利比薩斜塔的……[詳細] |
送客亭建在芙蓉樓前的潕水江邊,亭柱有楹聯(lián)“名花好共題詩句,寒雨曾經(jīng)送客舟”,為清朝道光年間的進士王誥所撰,相傳此亭為王昌齡送好友辛漸之處。亭旁空地叫送客臺。1200多年的風風雨雨,洗不去王昌齡的。……[詳細] |
老爺巷位于縣衙外東側(cè),可從府前街中段轉(zhuǎn)入。巷子狹長幽深,全長300米,是黔陽古城內(nèi)最長的巷子,因清代縣衙-從此巷行走于衙門與公館之間而得名。注禮堂位于老爺巷南端,為民國三十六年(1947)黔陽縣縣長戴成哲故居。民國三十八年(1949)“三.二五”事變后,其攜妻女前往臺灣,曾任臺灣省-政府駐韓國大使參贊。老爺巷古有“爛頭簰,冷土街,老爺巷子掛招牌”之說。爛頭簰是指破爛不堪的水手街、貧民窟;冷土街是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