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處于松陽和遂昌交界處,依山傍水,風水上佳,村莊偎依在松陰溪北岸,呈現出一條腰帶形狀。村中保存著一條完整的古驛道,以驛道為主線,兩邊坐落著驛站、祠堂、學堂、民居、禹王宮、圓拱門、牌坊等明清古建筑群。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界首村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界首村雖小,卻地杰人靈。劉姓是界首大姓,祖上系劉基同支,明初自青田遷徙而來。劉氏家祠建于清初,祠堂牛腿精雕細鏤,體現了精湛的雕刻工藝。祠堂正……[詳細] |
松陽大木山騎行茶園景區(qū)AAAA 大木山騎行茶園,位于松陽縣新興鎮(zhèn)橫溪村,是松陽生態(tài)茶園的典范,景區(qū)核心區(qū)面積有2300余畝,區(qū)內丘陵連綿,水庫密布,騎行車道貫穿其中,景色宜人,茶香四溢。大木山騎行茶園是中國首個騎行茶園景區(qū),位于中國綠茶第一鎮(zhèn)——新興鎮(zhèn)。景區(qū)茶園面積8萬余畝,核心區(qū)塊3000余畝,已建有休閑健身騎行環(huán)線8.3公里,專業(yè)越野賽道7公里,共擁有卯山國家森林公園、松陰溪景觀帶等7個資源主類,19個亞類,44個基本類型的……[詳細] |
楊家堂村位于松陽縣三都鄉(xiāng),坐落在一座環(huán)形的山凹中,左右兩翼山巒環(huán)抱村莊,風水布局相當明顯。在地無三尺平的楊家堂,20多幢土木架構的清代民居沿著山坡一級級向上延伸,整個村莊上下屋高低落差約2至3米,伸展高層200米,在視野中展現出一個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陽縣典型的階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達拉宮之稱。據記載,該村建于1655年前后,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清朝順治12年,宋顯昆最早定居到楊家堂。對于村……[詳細] |
獨山村是麗水市著名的旅游景點,以天馬山獨立于烏溪江東岸而得名。南宋孝宗年間,尚書左丞相葉氏家族自松陽遷居此處,慢慢形成一個村落。村前天馬山,背靠烏溪江,林木茂盛,有小赤壁、棲靈巖、棋盤石、遺愛亭等景點,南北兩端有寨墻拱衛(wèi),古道由寨門出入,地形險要。約南宋孝宗時(公元1163年-1190年),尚書左丞相葉夢得曾孫葉巒,自松陽古市卯山遷居獨山,始成村落。元明間,朱葉、周邵諸族共居之。明嘉靖間,葉以蕃殿……[詳細] |
在松陽縣城西,有一圓形石欄圈水井。舊時,井旁有碑曰“蘭雪泉”;西側有鸚鵡冢,為張玉娘與其侍女鸚鵡墓冢;冢后貞文祠,系后人為紀念張玉娘而建。張玉娘,字若瓊,號一貞居士,出身仕官世家,富有文才,尤擅詩詞,時人以漢班昭比之,與李清照、朱淑貞、薛濤并稱宋代四大女詞人,著《蘭雪集》一卷。 ……[詳細] |
青云塔在縣城東南5公里,陽溪鄉(xiāng)音蒙村附近。取意“青云得路”而名。又因坐落在青蒙山上,故亦稱青蒙塔。明萬歷年間(1573一1620)知縣林大佳捐資興建,六角七層。這種磚木結構時代特征明顯,對研究古代高層建筑技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該塔原為“松陽十景”之一,名“塔溪綠漲”,古塔、古木與山水渾然一體,交相輝映,顯得更加古樸雅致,熠熠生輝,F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卯山,距松陽縣城12公里,山勢平緩,狀若覆盆,秀松如展,堅石鱗鱗,昔為唐名道士葉法善-之所。山頂原有通天宮、點易亭、試劍石、紫霞宮,久廢。山腰道院、儉公祠、白鶴洞等古跡猶存。葉法善(616-720)字道元,松陽人,為唐朝名道士,深究道教精義和方丹金石之術。自高宗、則天、中宗歷五十年,往來名山,常應召入內廷,被尊為上賓。開元八年(720)老死在長安景龍觀。二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作《葉尊師碑記》悼法善……[詳細] |
石門洞摩崖碑刻是一座歷史文物寶庫,是浙江省內年代跨度時間最長(公元423—1964年),刻勒密度最高的摩崖碑刻群。從公元423年至1964年,時間跨度長達1500多年,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公元423年南北朝謝靈運的詩刻《石門新營》及《石門最高頂》開始,至時間最遲的是現代杰出詩人郭沫若1964年游石門洞時題:“橫過石門渡,劉基尚有祠,垂天飛瀑布,涼意喜催詩”,形象描寫了石門飛瀑雄偉壯觀的氣勢和……[詳細] |
雙童積雪在松陽縣城南5公里,山頂雙巖兀立,每逢山頭積雪,自南面觀之,似兩童仆相對,形神畢肖。又從北觀其側,猶禿僧負婦,故俗稱“和尚背老婆”。雙童峰東西與南巖山等聯為一體,山勢崎峻,叢石如林,有石筍、石天橋、八仙壇、臥云巖、馬蹄泉等名勝,人稱小峨嵋。地址:麗水市松陽縣城南5公里類型:地質地貌……[詳細] |
石筍仙蹤在松陽縣城西,陡壁無倚,窮極峻峭,雙峰對峙,尖削如筍。兩石筍相距300余米,中有呂祖師廟,清道光年間重修后易名秀峰觀。石筍仙蹤四周林木蔥郁,白墻青瓦掩映其中,更顯幽靜脫俗,石筍山前臨松陰溪,山光波影,一碧萬頃,三兩農舍隱現于溪邊叢叢鳳尾竹之中,耕牧之趣、垂釣之樂,令人陶醉,舊稱小桃源。石筍山為舊松陽十景之一“石筍仙蹤”。有兩石柱雙峰雙峙、尖削如筍、陡壁無倚、窮極峻峭。石筍相距三五百米,中有……[詳細] |
建于乾隆年間的“余慶堂”占地3260多平方米,內有9個廳堂,18個天井,立柱552根,有大小房間129間,正房、廂房、偏房自成格局又渾然一體,最多時內住同姓住戶60多戶200余口。另一建于道光年間的“光裕堂”前后三進,第三進為九間六客軒;天井四周走廊可置放24張八仙桌宴請賓客。集居住、觀賞于一體,別具風情。:石倉清代民居群距松陽縣城25公里的石倉源,分為上下排茶村、后宅、蔡宅、下宅街、山邊村。次第……[詳細] |
黃氏家族經過近百個春秋的苦心經營成為當地的望族,于同治年間開始在后院興建“梅蘭軒”和“竹菊軒”兩座樓房。又于光緒年間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樓”,并于民國七年投資55000塊銀元在前院興建一幢規(guī)模豪華的“百壽廳”。前院“百壽廳”俗稱“七間”,為三進七開間,面闊27.6米,進深33.8米,廳中172根柱子井然并列。置身“百壽廳”,仿佛在藝術的長廊徜徉。廳內雕梁畫棟,技藝精湛,均以“壽”字為主題,牛角和……[詳細] |
箬寮—安岱后景區(qū)AAAA 箬寮—安岱后景區(qū)位于麗水市松陽縣,景區(qū)由峽谷飛瀑、高山原野、歷史遺址、古祠古居古樹等類型的55個景源組成,總面積1583平方公里。景區(qū)的地貌特征為深切割山地和中高山臺地,其特點是從高空俯視,整個地面千皺萬褶,峰巒簇擁,山體陡峭,云霧繚繞,甚為壯觀。區(qū)內植被生長良好,林木覆蓋率高,垂直分布清晰,古樹名木眾多,千畝高山云錦、猴頭杜鵑等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安岱后革命根據地遺址是現代浙江紅色旅游中頗具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