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城遺址位于慶陽市環(huán)縣甜水鎮(zhèn)甜水街村北街組,西鄰前灣溝,東至后溝壕,南至毛崾峴,遺址城墻全長約1910米,東墻長約400米,西墻長約460米,南墻長約550米,北墻長約500米,呈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面積約28.42萬平方米。城墻黃土夯筑而成,最高點約12米,夯土層15-20厘米。城墻四周有角樓殘跡,長、寬約7米。據縣志記載,此城為北宋范仲淹所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河西道王某重建。該城對……[詳細] |
慶陽古城遺址位于慶陽市慶城縣,由慶城、北關城、田家城三座城池組成,城高27—39米,基寬17米,頂寬2—3米,周長7513米,夯層厚約0.2米。有5座城門,東門保存完整,底寬3.2、進深3.75、高5米,以石條、青磚砌為券頂。曾出土北宋慶歷六年(1046)的《修城銘》記碑,明代、清代均有重修![詳細] |
姜家灣遺址位于慶陽市鎮(zhèn)原縣太平鎮(zhèn)蒲河南岸姜銀成莊,東至蒲河、南至姜溝、西至宋家峁,北至蛇扁洼。遺址東西長約400米,南北長約400米,面積約16萬平方米。197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甘肅省博物館組成考古調查組進行考古發(fā)掘,先后出土石器39件,以及皮毛犀、真馬大角鹿等動物化石。屬舊石器時代遺址。……[詳細] |
黑土梁遺址位于慶陽市鎮(zhèn)原縣平泉鎮(zhèn)八山村南,東至宋溝,南依北徐廟咀,西通前山,北接洪溝。遺址地處溝底,林木茂盛,土呈黑色,堆積厚約6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采集有各種動物化石和打磨石器,屬舊石器時代遺址![詳細] |
洞洞溝遺址位于慶陽市鎮(zhèn)原縣王咀子鄉(xiāng)郭咀子村洞洞溝,遺址長365米,寬196米,面積約71540平方米。1920年8月,法國神甫、博物學家桑志華雇用10多人,在當地人挖“龍骨“的洞洞溝進行古人類文化遺物發(fā)掘,于8月10日在砂礫層中挖掘出2件打制脈石英片,距今約1.5萬年至1.8萬年,是中國出土最早的舊石器之一,F(xiàn)存天津自然博物館。……[詳細] |
大塬遺址位于慶陽市鎮(zhèn)原縣三岔鎮(zhèn)大塬村,地處黃河南岸二級臺地上,臺地地勢平坦,呈梯形狀,遺址北至劉家峽水庫,東、南緊鄰本池溝,西至大塬村一社、二社,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550米,面積約2.75萬平方米。該遺址1982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曾采集完整的彩陶壺、罐等器物。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從地表采集有數塊陶器殘片,未發(fā)現(xiàn)任何文化層。根據相關資料和采集的標本特征分析,該遺址屬馬家窯文化馬……[詳細] |
白馬城遺址位于慶陽市環(huán)縣蘆家灣鄉(xiāng)廟兒掌村,城址依山而筑,殘高約8-15米,南城墻長約580米,北墻長約140米,東墻長約736米,西城墻長約650米,面積約24.84萬平方米。山頂有一內城名為紫禁城,長約75米,寬約88米,面積約6600平方米,內城遍布灰瓦片、陶罐片及少量豆綠色宋瓷殘片等,城址周圍有烽火臺遺址6處。……[詳細] |
正寧文廟位于慶陽市正寧縣永和鎮(zhèn)城關村正寧二中院內。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間(1325-1368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縣郭均重修,明末毀于兵燹,清順治年間(1643-1661年)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曾進行維修,廟前保留漢柏一棵。文廟大殿坐南朝北,面闊五間長16.5米,進深8.5米,高6.2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歇山頂,兩端有吻紋,柱頭斗拱為雙抄下昂,甚長;斗拱形體粗壯,柱頭有卷剎。200……[詳細] |
隴東中學禮堂位于慶城縣北0.5公里的慶城鎮(zhèn)南街慶城中學院內。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于1940年創(chuàng)辦。原為慶陽縣文廟,文廟初建于明洪武年間,歷代均有維修,規(guī)模較大。設隴東中學后,文廟大成殿作禮堂,名宦祠等古建作教室和宿舍用,F(xiàn)隴東中學已遷,原建筑僅留禮堂一座。禮堂(大成殿)原建筑為清同治九年(1807)所建,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頂,面闊五間,長20米,寬14.4米,高9米,校牌“隴東中學”為毛澤東題寫。……[詳細] |
吳家?guī)X遺址位于慶城縣吳家?guī)X村柔遠河東南岸的一級臺地上。面積5萬平方米。屬仰韶文化。暴露遺跡和遺物豐富,灰坑和窖穴隨處可見。灰層厚2-3米,陶片散布地表,出土有泥質紅陶斂口缽、素面盆、線紋尖底瓶、繩紋夾砂陶罐、缸和灰陶環(huán)等。1975年曾收集到1件出土的小口葫蘆瓶,平底、腹側有雙耳,通高45厘米,造型精美![詳細] |
政平書房位于寧縣政平鄉(xiāng)政平村南部堡子山上。清嘉慶年間貢生張憲私宅。書房南北長25米,東西寬19米。四合院式布局。上房、下房各7間,南北廂房各3間,共20間。全為磚木結構。上房和廂房做工考究,明柱承檐,斗拱翹角。門窗全為大型套花雕刻。上房長19米,寬9.6米,階高0.9米,走廊設明柱4根,廊寬l米,門窗采用透雕和凸雕技法,有花卉、博古架等。整體建筑布局合理,做工精細,材料質優(yōu),保存完整![詳細] |
玉山寺石窟位于鎮(zhèn)原縣彭陽鄉(xiāng)劉大夫村南200米。共有5個洞窟,保存石造像82身。1號和5號窟僅存殘龕,2至4號窟保存較好。2號窟平面呈長方形,寬4.1、深5.8、高2.95米,主佛像已毀,兩壁各有二排5個圓拱淺龕,上排龕內均雕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龕內均雕文仕造像1尊。3號窟平面呈長方形,寬4.5、深6、高3.6米,兩壁均鑿有三排圓拱淺龕,上兩排每龕有1坐佛,下排有武士像。4號窟為長方形,寬4.1、深……[詳細] |
王孝錫烈士墓位于寧縣太昌鄉(xiāng)太昌村南500米。 王孝錫(1903--1928),字遂五,寧縣人,甘肅早期中共黨員。曾任中國共產黨甘肅特別支部組織部長,領導建立了隴東地區(qū)第一個黨組織--中共邠寧支部。1928年12月30日在蘭州英勇就義。1985年建王孝錫烈士陵園并立烈士紀念碑1通。陵園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烈士遺體安葬于此![詳細] |
張堡遺址 位于寧縣南義鄉(xiāng)張堡村。內涵分屬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泥質紅陶黑彩魚紋斂口缽、細繩紋重唇口尖底瓶等殘片。另有齊家文化泥質紅陶籃紋高領折肩罐、盆殘片及骨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的發(fā)展和齊家文化的分布有重要價值。 ……[詳細] |
石嶺子遺址位于寧縣石鼓鄉(xiāng)石嶺子村內。是一處齊家文化遺存。面積約1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采集陶片有泥質灰陶和夾砂紅褐陶,器表紋飾多見繩紋、錐刺紋,可辨器形有單耳罐、侈口罐、袋足鬲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