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村王氏祠堂位于焦作市中站區(qū)府城街道辦事處府城村。年代為明、清。府城村王氏祠堂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中共博愛縣工委舊址位于博愛縣寨豁鄉(xiāng)黃塘村。年代為1939—1940年。中共博愛縣工委舊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1938年2月20日,博愛淪陷。為了拯救民族危亡,1938年4月間,中國共產黨在修武山區(qū)建立了修武抗日民主縣政府,并組織了抗日武裝。為了加強博愛工作,擴大抗日根據(jù)地,修博武中心縣委決定派張璋(化名王明光)來博愛建立中共博愛縣工委,發(fā)動群眾,建立武裝,以便把修武、博愛連成一片,形成一個……[詳細] |
太行區(qū)第四專區(qū)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舊址位于焦作市中站區(qū)龍翔街道辦事處十二會村。年代為1939—1948年。 太行區(qū)第四專區(qū)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舊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1946年10月12日,國民黨對焦作解放區(qū)發(fā)動全面進攻,焦作地區(qū)被國民黨軍隊占領,太行區(qū)第四專區(qū)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轉移至十二會村。太行區(qū)第四專區(qū)舊址(1946.10-1947.4),位于十二會村西北角一農家院中,為四合院,坐東朝西……[詳細] |
濁鹿城遺址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濁鹿城遺址,是漢獻帝退位后,以山陽公身份所獲封國的都城遺址。濁鹿城又名濁城、清陽城、北修武城,遺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東北李固村南。……[詳細] |
郗城遺址位于沁陽市區(qū)西南13公里柏香鎮(zhèn)賀村西北。郗城始建于西周,沿用至漢代。據(jù)《水經注》記載:“濟水又東南,逕絺(郗)城北”。郗城在筑城時因地制宜,東北角一段臨潴龍河(濟水)依水而建。經調查,城址平面呈不規(guī)則七邊形,總面積約10萬余平方米。原城墻寬14-16米,高2-5米不等,現(xiàn)僅存西北角一段,其它城墻深埋于地面之下。該城設東、西兩個城門,且不對稱。因未勘探發(fā)掘,城中建筑布局不詳。但采集遺物豐富,……[詳細] |
恩村祖師廟是祖師爺?shù)男袑m。據(jù)說全國共有3個行宮,恩村祖師廟便是其中之一。恩村人認為:祖師爺就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因祖師爺被封為“玄天真武大帝”,故恩村祖師廟也叫玄帝廟。恩村祖師廟創(chuàng)建于明代嘉慶三十七年(1558年),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依據(jù)湖北省武當山金頂太和殿的樣式建造的。大殿梁上有兩條回頭金龍,全國罕見,山門上懸掛著“玄帝廟”匾額,拜殿內懸掛著“玄天上帝……[詳細] |
普恩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qū)新城街道恩村三街村。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627—649)。 普恩寺所在的恩村是焦作市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村鎮(zhèn),曾三次受到帝王賜名。據(jù)傳大禹的父親鯀曾設治理黃河的據(jù)點于此,堯帝念其治水功勞賜此地名為鯀鎮(zhèn)。大禹治水有功“家天下”后,念及父親治水功德,有恩于蒼生,在劃分天下時,為避諱父名,升格此鎮(zhèn)為州,賜名恩州。武王伐紂途經恩州時,百姓簞食壺漿犒勞伐紂大軍,武王坐天下后……[詳細] |
恩村玉帝廟位于恩村一街老村最北部,坐北向南,原有山門、鐘鼓樓、戲樓、馬王殿、東西廂房等明代建筑,現(xiàn)僅存玉皇殿、拜殿。村民俗稱玉帝廟為天爺廟,稱玉皇殿為大殿屋。拜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卷棚式灰筒瓦覆頂,殿前有長方形月臺。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黃琉璃瓦覆頂,檐梁間彩繪精美。玉帝廟大殿是焦作市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對研究明清時代的建筑、藝術、宗教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1982年,焦……[詳細] |
焦作武陟縣吉祥寺位于焦作市武陟縣北郭鄉(xiāng)東草亭村,現(xiàn)存有大殿五間和東配殿三間,占地面積約5畝,有著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據(jù)大佛殿前墻內所嵌《佛寺流源序》碑載:“本邑承敕……構殿數(shù)楹,……(于)唐歷盡五季、宋、元及我永樂年,僧人了道以寺,近邑弗清,去南十里曰清風崗者,縱三百步,橫有百里,高數(shù)丈,面山朝水,土潔水清,堪可奉寺……弘治年,僧惠明復架后殿五楹,視之前祠,大有雄壯 ,俱各妝神備,奉命曰‘清風寺’……[詳細] |
海蟾宮位于修武縣城東北五里源鄉(xiāng)馬坊村。原名“真清觀”,相傳五代燕王宰相劉海蟾看破紅塵,棄官修道,馬坊村的馬坊泉即為劉海蟾的洗丹潭,因有金代邱處機所書“海蟾宮入道歌”而得名。現(xiàn)存的大殿座南朝北,當?shù)厝擞纸小氨衬蠈m”,重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造型奇特,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貴資料。宮北曾有馬坊泉,泉中有大量的石殼蟲,鴨子吃后生的蛋,經過加工做成的松花蛋,去殼后呈現(xiàn)清晰的松柏枝、竹葉紋理,食之味道異常鮮美,被稱……[詳細] |
沁陽捏掌堯圣廟始建年代不詳,重修于北宋。此后,歷代屢有重修或修葺,至民國年間逐漸衰敗,F(xiàn)存有堯泉池、山門、拜殿、牛馬王殿以及堯圣殿等。堯圣廟是堯河的發(fā)源地,當?shù)卮迕裢龍蚝又喔绒r田;同時,利用堯河水發(fā)展造紙業(yè),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堯圣廟對研究古代堯河水利、農業(yè)經濟以及手工業(yè)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
圣佛寺位于孟州市槐樹鄉(xiāng)巖山村,圣佛寺坐西向東,一進四合院建筑,占地約1480平方米,位于6米許的高臺之上,F(xiàn)存大佛殿、水陸殿坐西向東,與天王殿、羅漢殿相向而對。天王殿與羅漢殿間有2.5米通道,沿天王殿后墻和羅漢殿山墻間建一拱券門樓,上鑲“圣佛寺”石質匾額,門樓向下建十一級石質臺階。圣佛寺坐西向東,背崗而坐,依周圍地形西高東低之勢而建,其受地形限制,寺院建筑不在同一條軸線,但卻利用了有利地形地貌,因……[詳細] |
武陟普濟寺位于武涉縣城東17.5公里千村。始建年代無考,元至正年間重建,明及清康熙年間重修。寺院建筑現(xiàn)存有山門和菩薩殿兩座。均為元末明初建筑風格。山門面闊三間,單檐懸山琉璃瓦頂,檐下為四鋪作真昂斗拱,闌額與普柏枋斷面呈凸字形。山門柱下為八瓣覆蓮石柱礎,其中一件為宋代遺物。整體建筑保持元代風格。菩薩殿面闊三間,單檐懸山式灰瓦頂。梁架結構獨特,駝峰與蜀柱同高,大梁及蜀柱后部錯縫相接,梁架有云龍彩繪。柱……[詳細] |
神農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傳說,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植物、地質資源,在中原地區(qū)占居著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位于其主峰紫金頂上的古建筑群,是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區(qū)都極為少見的保存較為完整的無梁式磚石制建筑組群,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詳細] |
人民勝利渠是建國以來在黃河下游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引黃灌溉工程,它結束龍王“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歷史,揭開了開發(fā)利用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的序幕。渠首位于黃河北岸京廣鐵路黃河大橋以西1500米處武陟嘉應觀鄉(xiāng)秦廠大壩上,對岸桃花峪為黃河中游和下游的分解處,故人民勝利渠位于黃河下游的最上端。興建人民勝利渠是1949年提出的,1950年勘查、規(guī)劃、設計,經中央批準,1951年3月開始施工,1952年4月舉行開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