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烘范窯遺址位于溫縣城西15公里處的西招賢村西北。1974年在這里發(fā)現(xiàn)一處漢代烘范窯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遺址地面散存著大量的漢代陶片、鐵渣、爐磚、紅燒土和磚范塊。經(jīng)河南省考古隊發(fā)掘發(fā)現(xiàn),文化層厚1~2米。從四座殘爐和窖室內(nèi)挖掘清理出來500多套尚未澆注的疊鑄陶范,器具種類有16類36種之多。大部分是鑄造車馬器具的,有軸頭、軸承、革帶扣、馬御(嚼子)等。每套鑄范由5~14層疊成,最少一次可澆鑄……[詳細] |
卜子夏墓位于溫縣城西北5公里處黃莊鎮(zhèn)卜楊門村南,原有墓冢,冢前有墓碑,高約3米,現(xiàn)夷為平地。墓碑存于卜楊門村。1994年,溫縣卜子夏學術研究會召開期間,在原墓地重修建圍墻周長600米,封墓冢高3米,并在墓冢前立碑一通。1983年10月11日,溫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郭熙墓位于溫縣城西兩公里處的岳村鄉(xiāng)方頭村北地,因鄉(xiāng)民累年取土,冢已無存。郭熙(1020~1100年),字淳夫,北宋中期溫縣人,是我國著名的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他的畫作存世有限,《窠石平遠圖》現(xiàn)存于故宮博物院![詳細] |
趙盾墓位于溫縣城西兩公里處的岳村鄉(xiāng)方頭村內(nèi)。墓冢原為方形,占地數(shù)畝,上建廟宇,村名據(jù)此而得。今墓冢已無存,僅有殘碑一通存于村民家中,碑文湮滅不清。趙盾,春秋時期晉國上卿,輔佐晉文公稱霸,功勛卓著,其封地在溫,死后葬于此處![詳細] |
鉏麂墓位于溫縣城西岳村南地,史書及舊縣志均有記載。冢已無存。鉏麂,春秋時期晉國力士,屠岸賈門客,受命刺殺趙盾,麂見趙盾忠心為國,不忍殺之,觸槐身亡,葬于溫縣。……[詳細] |
李文墓 位于溫縣城北9公里處北冷鄉(xiāng)北冷村東南300米處,南臨澇河。文革中被挖掘,發(fā)現(xiàn)有墓志,后又埋入墓內(nèi)。據(jù)墓志記載:“李文(1796~1851年),道光乙酉年(1825)中解元,丙戌(1826)中進士,當年進任宜興知縣,后于直隸州任職!薄[詳細] |
閻翠峰墓 位于溫縣城北5公里處北冷鄉(xiāng)北冷村東北500米處,南臨澇河。墓前有清末墓碑一通。閻翠峰(1848~1903年),清光緒年間中進士,光緒九年被點中翰林,歷任吏部中憲大夫,傳本御史,卒后葬于北冷。墓室保存完好。1983年10月11日,溫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西關三街古墓群位于溫縣西關三街南地,此處為一漢代及宋代墓區(qū)。西關三街磚廠取土區(qū)曾多次發(fā)現(xiàn)漢代古墓,出土有陶灶、陶俑等器物。此外,早年在西關三街居民家中征集到漢代戲劇雕磚多件。說明此處早年曾發(fā)現(xiàn)宋代古墓葬,1991年4月,在西關三街磚廠發(fā)掘一座宋代磚仿木結構墓葬,出土雜劇散樂雕磚10件![詳細] |
東招賢古墓區(qū) 位于溫縣招賢鄉(xiāng)東招賢村北地,此處有牛華、王來冢,與樹樓冢距離很近,是漢代古墓集中區(qū)。東招賢磚廠取土時多次發(fā)現(xiàn)漢墓,有青磚砌的券頂墓,也有空心磚墓。2000年5月,曾發(fā)現(xiàn)一系列墓葬自北向南排列,似為一家族墓地,出土有銅鏡、陶罐、陶雞等器物。……[詳細] |
司馬氏祖塋位于溫縣番田鎮(zhèn)三陵村西,三座陵呈“品”字形排列。西南一家最大,高約10米,基圍108米,三陵村村名由此而來。此為司馬懿祖先陵墓,此三座陵墓的選址及布向很有講究,俗稱“鳳凰單點翅”,風水極佳。司馬懿之弟司馬孚作河內(nèi)典農(nóng)中郎將時,曾率軍在沁河沿岸筑堤保護,以防水淹。《晉書·惠帝紀》“永興六年,……(帝)至溫,將謁陵……!彼^之陵即為此三陵![詳細] |
九女冢位于溫縣東陸莊村北,系漢墓,共有九個大冢,連于清風嶺上,今僅剩3冢,呈不規(guī)則分布,三冢高約8米,基圍103米,據(jù)民國《溫縣志》記載,疑為古傳之“墳城”,因未發(fā)掘,墓主待考![詳細] |
連珠冢位于溫縣城黃河路西段,南北二冢相連,中架一虹橋。原冢南北長50米,東西寬42米,高約10米,冢上建有孫真廟和戲樓,終日香火旺盛,廟內(nèi)古樹參天,名人碑碣匾額頗多。登冢向東眺望,常有霞光萬道、海市蜃樓現(xiàn)象出現(xiàn),因此被列為蘇封八景之一“連珠獻瑞”。孫真廟毀于日軍侵華戰(zhàn)火。1984年將南冢挖去18米。據(jù)舊縣志與民間傳說,此冢為殷商名臣蘇護、蘇全忠父子墓。蘇護父子被迫獻出蘇妲己后,反殷投周,伐紂戰(zhàn)爭中……[詳細] |
小南張商墓位于溫縣城北3公里小南張村東北。1968年在地表半米多深的土坑內(nèi)出土一批青銅器,共23件。分為食具、酒器、兵器、樂器,另有殘削一件,其腹內(nèi)鑄有“徙”字銘文。這些青銅器造型美觀,質地厚重,紋飾精美。曾選送國家文物局,赴歐美18國家和地區(qū)展覽![詳細] |
前東南王宋墓位于溫縣城北前東南王村一居民家中,1982年4月被發(fā)現(xiàn)。該墓為南北向,墓室為穹窿頂磚券仿木八角亭式,頂部繪有八瓣雙層紅色蓮花藻井圖案,周圍檐部施八朵五鋪作單拱雙抄計主造斗拱,檐至墓底八面均有華麗雕飾。南為墓門,北為四扇槅扇門,東北和西北均在上邊刻卷簾,下面鑲嵌多幅磚雕像,有雜劇、散樂、庖廚、侍女等高浮雕和陰紋線刻。雕刻細膩,形象生動,為研究宋代墓葬和戲曲藝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詳細] |
鄭門莊宋墓位于溫縣城北鄭門莊村北80米處,北臨榮澇河。墓室坐北朝南,為磚砌長方形,墓壁上有彩色線條。東西寬2米,南北長2.1米,1983年發(fā)現(xiàn),未發(fā)現(xiàn)遺物,時代為宋代墓葬![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