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暢廠舊址位于常州市鐘樓區(qū)三堡街141號運河五號創(chuàng)意街區(qū)(原常州第五毛紡織廠內),北臨京杭大運河。現存有辦公室、老廠房等民國時期建筑,占地面積346.375平方米。辦公樓位于大門入口處,始建于1936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焚毀,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運河,面闊五間,前后三進?倢21米,總進深45米,西側另有寬1.58米的廊檐,總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8平方米。第一進磚木結構……[詳細] |
李公樸故居坐北朝南,共3進,磚木結構,均硬山式。頭進為門樓,二進平房花廳,三進為二層起居樓。面寬均3間。周圍有圍墻,主體建筑維持民國初年建筑的傳統風格,前檐下有沿廊,廳屋南向為木格落地長窗,兩側次房為半墻半窗,房屋東西山墻上端建有封火墻,F故居占地面積344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平方米。李公樸故居坐北朝南,共3進,磚木結構,均硬山式。頭進為門樓,二進平房花廳,三進為二層起居樓。面寬均3間。周圍有圍……[詳細] |
觀蓮橋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溧陽縣溧城鎮(zhèn)常溧河上,距離溧陽城4.5公里,又稱“昆侖橋”。據說清代乾隆年間修此橋時,河中滿是盛開的蓮花而得名“觀蓮橋”。清朝彭桂曾寫詩贊揚該橋:“故園吾久別,此地到來稀。水暖魚苗長,林蔭燕子飛。乍維橋半艇,對掩竹間扇。-漁夫,持竿上釣磯。”此橋為老式石拱橋,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寇妄圖狙擊我軍的進攻而多次企圖炸毀此橋,但觀蓮橋在當地老百姓的保衛(wèi)下,……[詳細] |
舍頭橋地處江蘇溧陽市埭頭鎮(zhèn)舍頭村。據《清·嘉慶溧陽縣志》記載:該橋建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距離當時溧陽縣城11公里。據當地百姓說,橋是用一只報恩的母雞所吐的血來換錢,由上黃一帶的石匠祖師們用當地的石頭一錘一鑿而建成。舍頭橋全長30米,橋面寬約3米,上部用條石起拱,下部用石塊筑墩,橋底用條石砌成反拱,支撐橋腳,南北橋面均為石級,且有條石護欄,稱得上是石拱橋工藝的精華,該橋目前是溧陽市唯一……[詳細] |
呂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號。呂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進,每進中間設有天井、花壇。,給人以古樸典雅、書香溢齋的氛圍。故居1937年登記時,產權人為呂誠之(誠之為呂思勉字;),占地面積共2.058畝,南臨十子街,北、西兩面均鄰民居,東側是局前街街道辦事處。東距晉陵中路不到50米。呂思勉父親曾把東宅房屋典當給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戰(zhàn)爭后期,才由呂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間……[詳細] |
陽湖縣城隍廟戲樓位于市區(qū)青果巷東首原新坊橋小學,戲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光緒二十二年(1896)對戲樓進行修繕。2013年重修。戲樓坐南朝北直對陽湖縣城隍廟大殿(1998年被拆除)。戲樓為歇山頂二層木結構,下層由麻石方柱四根支撐,內外三面皆有木雕。臺口呈“凸”字形,柱頭梁架有斗拱承托,布置華麗。上屋后臺為子樓三間,下層作出入口,有磚雕門框“歌舞”、“升平”題額各一方。古戲樓屋脊一對魚……[詳細] |
惲鴻儀宅建于清光緒年間,坐南朝北,成凸字形,有東、中、西三路,占地約7000平方米,是青果巷街區(qū)內比較大的民居住宅。建筑群平面略呈凸字形,相傳有房屋108間,磚木結構,均為硬山頂平房,由東側、正中、西側三部分組成,中間分別由夾弄和內走廊相隔,東側廂房處于廣敷義塾建筑后面,前后共3進。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常州文廟大成殿是在常州市區(qū)市工人文化宮內。原為陽湖縣學宮,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歷代均有建修。現存大成殿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寬22。8米,進深16米,莊重古樸。殿前為大成門三間,硬山頂木結構,壁間嵌有重修文廟石碑三塊,大成門前泮池、石橋遺跡,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呂宮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64號。故居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市有關部門對其在原基址上并用原舊料(大部分)的基礎上進行了翻建復原,F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5進,硬山式磚木結構。頭進門廳,面闊6楹6間,前檐下1楹筑成沿廊;二進大廳,面闊6楹6間,前后檐木椽疊澀超檐;三進屬獨立庭院,樓前砌高墻,中開院門。主樓高二層,面闊7楹7間(東西兩側為小間),樓前為方形天井,天井的……[詳細] |
五洞橋位于常州武進區(qū)前黃鎮(zhèn)寨橋坊東村。該河段由三座拱橋連接在一起的,歷史上曾是一座五孔拱橋,一座高橋,高橋橋洞為高度9米,是西鄉(xiāng)(指湟里鎮(zhèn),指前鎮(zhèn),儒林鎮(zhèn))農民收獲的大米,用木船載運前往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的無錫吳橋參與交易的必經橋洞和唯一通道,船舶的桅桿是不用落下蓬蒿落布的,該高橋在70年代中期因橋梁失修而拆除,被當時的武進縣橋梁工程隊建成了現在的水泥石拱橋,可惜了。想到老家金壇指前、儒林的大米,在……[詳細] |
萬緣橋位于大運河與老孟河交匯處,應該是常州最原生態(tài)的古橋。當你徜徉在古鎮(zhèn)奔牛的老街上,眼望那高高的古橋,你會為常州先民高超的建橋技藝和完美的設計理念而驚嘆。萬緣橋距大運河僅30米,它跨越千年老孟河,橋呈東西向;站在萬緣橋上只見大運河上百舸爭流,老孟河似丁字的一豎,兩條“水龍”在這里歡聚,氣勢很是壯觀。萬緣橋,我要為你歌唱,千年古鎮(zhèn)因你而靈動,大運河因你而留下永恒的記憶;雖因歲月的沖洗和戰(zhàn)爭的破壞,……[詳細] |
白龍廟位于江蘇常州、無錫交界,橫山橋鎮(zhèn),始建于南朝陳代。它座北朝南,亭臺樓閣,山環(huán)水抱,氣勢非凡,候鳥云集,四季花香鳥語,真可謂人間之佳境。白龍廟位于紫霞峰南坡,與大林寺隔嶺相望,始建于宋紹興年間,相傳有項女誤食仙桃而孕,含羞自盡,胎化白龍,因此建廟奉祀,供奉白龍娘娘。清光緒四年(1878年)重建玉皇大殿、東岳殿、十王殿、圣母殿、接官廳、歡樓等主要建筑,有屋百楹。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詳細] |
禮嘉橋王氏宗祠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鎮(zhèn)魚池村,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清雍正年間(1723—1735)增建后進,嘉慶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舊址上擴大祠堂規(guī)模,歷時8年建成。禮嘉王氏宗祠,歷史比較悠久。據《周陳王氏宗譜》記載,中沙禮嘉王氏是周陳王氏是隨北宋南渡而來到武進禮嘉的。中沙周陳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脈的后裔,而王旦的父親王祜(王晉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詳細] |
常州新坊橋在常州市區(qū)和平南路?缡泻訛槟媳弊呦蛑畣慰资皹,長35.2米,寬5.3米,高8.6米,橋墩寬6.8米,橋拱跨徑9.5米,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元皇慶年間重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后因橋面損壞,1986年又重修。原有朱昱撰《重修新坊橋記》石碑,今佚。拱券為分節(jié)并列式砌法,以花崗巖條石起拱,橋墩亦由條石砌筑,橋面置花崗石云紋雕刻望柱及環(huán)紋欄板。2011年12月19日,江……[詳細] |
仙姑村廟西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鎮(zhèn)仙姑村委北側,土墩墓是商周時期江南地區(qū)最為獨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蘇南、皖南和浙江、上海等長江下游一帶。這種墓葬利用丘陵地帶的山岡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者和隨葬器物,然后堆積起饅頭狀土墩。土墩墓里祭祀器物主要有罐、瓿、壇、鼎、豆、碗、盅、蓋等。2010年5月4日,金壇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