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xi)河是天水母親河,河水比較干凈,河兩邊是青山,也是天水打造的風(fēng)情線,在西北很難得。天水市為兩山夾一河的地形,藉河從西流到東,最終流入渭河。小時候不敢到藉河中央,河邊走幾步河水就會沒過腰,后來藉河越來越小,還有污水排入。2007年前后天水市政府在河中設(shè)皮壩,攔河為湖,形成藉河風(fēng)情線,延湖岸邊有反映天水歷史風(fēng)情的浮雕,岸邊花壇里四時花不同,春有櫻花,冬有紅梅,湖里養(yǎng)魚,湖面有白鵝,2014年還……[詳細] |
山丹鄉(xiāng)位于武山縣城西 5公里處, 介于山丹河與渭河交匯處。有27個村委會,79個村民小組,5281戶,24968人,總耕地面積37032畝,其中水地4841畝,山地32191畝,人均占地1.5畝,人均純收入1096元。景點位置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西 5公里處……[詳細] |
牧馬灘位于甘肅天水市東南56公里處黨川燕子關(guān),因傳說秦始皇先祖贏非子在此地為周王室牧馬而得名,是通往石門景區(qū)后山的必經(jīng)之路。相傳周孝王十三年,非子在此牧馬有功,被封為附庸,準(zhǔn)許在秦地建邑。秦國為非子部落的正式名稱,號稱贏秦,秦地建邑成為秦立國的起點。1985年在牧馬灘出土的漢墓中有秦簡、絲綢地圖等。 用時參考1-2小時交通 市內(nèi)打車到達 門票 門票20元/人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位置甘肅省天水市麥積……[詳細] |
天水市博物館位于天水市秦州區(qū)伏羲路110號,成立于1979年,隸屬于天水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博物館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展廳面積2400平方米,館藏各類文物30492件,其中珍貴文物985件,以新石器時期彩陶、商周青銅器及宋元明清瓷器為館藏特色。舉辦有“走進天水——天水市博物館歷史文物陳列”“文化天水——天水市博物館館-史文物基本陳列”“甄陶天工……[詳細] |
胡氏民居又稱南北宅子,位于秦州區(qū)民主西路,分列路南北,隔街相望。2001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宅子是明代秦州舉人、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私宅。南宅子始建于明嘉靖丙午年(1558),至隆慶元年(1567)完工。自建成至今一直由胡氏子孫世代延用。1956年甘肅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調(diào)查。1963年2月11日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9月1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詳細] |
胡氏古民居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城區(qū)。是明代秦州舉人、中憲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的私宅。俗稱“南宅子”,因與胡來縉之子胡忻的北宅子隔街相望,故名。占地面積2350平方米,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36米,坐南向北。五進式庭院布局,F(xiàn)存房屋建筑8座26間、垂花門1座、影壁3座。一進院由大門、東西垂花門和影壁組成。大門面闊三間,單檐硬山頂,明間向外伸出成垂花門式樣,檐下雕飾富貴華麗,瓜栱和栱墊板透雕云紋花草……[詳細] |
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狼叫屲遺址位于武山縣鴛鴦鎮(zhèn)茍家山村南1千米處大溝西坡山塬上,面積50萬平方米。遺存以舊石器時代為主,兼有新石器時代遺存。1984年發(fā)現(xiàn)。遺址文化層厚約1米,距地表3米。1984年和1987年分別采集到原始人頭骨化石、頸骨化石、肋骨化石以及打制的石彈、尖狀器等遺物標(biāo)本。人頭骨化石經(jīng)測定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是與河套人同時期的古人類,距今3.8萬年,被命名為“武山人”。遺址斷……[詳細] |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周、漢李崖遺址位于今清水縣城北側(cè)樊河和牛頭河交匯處樊河西岸的臺地上,西南至趙充國墓地,東北以陳家大溝為界,長約1.5千米,行政區(qū)劃屬于白土崖村、李崖村、儀坊村。李崖遺址二級臺地西南部有一座地面可見殘段城墻的古城,被稱之為白土崖古城,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搞清楚該古城的年代及性質(zhì),遂首先鉆探和發(fā)掘該古城遺址。四座墓均為土坑豎穴,有棺有槨或有棺無槨。墓葬為東西方向(西偏北),頭向……[詳細] |
后街清真寺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人民西路。因秦州城五城相連,該清真寺在西關(guān)城東北角,早年稱“西關(guān)清真寺”,寺北原畔鄰城墻北垣,其墻被拆后,始臨北關(guān)人民路。1970年后,因寺門改在后街澄源巷,從此通稱后街清真寺。后街清真寺歷史悠久。據(jù)《天水縣志》記載,“創(chuàng)自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其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秦州重建清真寺樓碑記》贊曰:“其勢嵯峨,高壓岳陽……[詳細] |
木梯寺石窟位于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南35公里的石渭山。該寺依山建造,石窟開鑿在離地面千余尺的半山腰上,三面為懸崖絕壁,僅北側(cè)設(shè)鐵山門一處可通寺內(nèi)。原于絕壁處置木梯,供人們攀登入寺,故名木梯寺。洞窟開在距山基200米的懸崖峭壁上,橫跨九梁十溝,長500米。有崖窟、摩崖龕、走廊、自然崖龕,均置木構(gòu)遮檐,北側(cè)鑿山門。木梯寺明洪武初年重建。從現(xiàn)存窟龕造像風(fēng)格來看,有一部分頗具北魏、唐代風(fēng)格。現(xiàn)存窟龕18個,……[詳細] |
胡氏民居是2001年6月25日國務(wù)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組布局嚴謹、用料精良,雕梁畫棟,曲徊幽靜的明代庭院建筑群。胡氏民居——明清古建筑、天水民俗博物館、古民居,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南宅子,位于天水市民主西路,屬胡氏民居古建筑群體的南半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明代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的居所。整體建筑以甬道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是一組布局嚴謹,保護完整的明代庭院建筑。現(xiàn)已恢復(fù)其歷史風(fēng)貌,成為……[詳細] |
麥積植物園隸屬于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管轄,地處天水市麥積區(qū)麥積鎮(zhèn)境內(nèi)。是麥積國家森林公園四大景區(qū)之首,距天水火車站20多公里,與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石窟毗鄰,處于佛教、道教等宗教旅游勝地的中心地帶。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素有“西北林泉之冠”及“西北第一園”之稱譽,是收集西北地區(qū)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研究天然林物種演替多樣化的基地;該園以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植物種群,1991年與北……[詳細] |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百花景區(qū)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利橋鄉(xiāng)境內(nèi),東利公路(東岔—利橋)沿線,百花林場墁坪營林區(qū)。據(jù)寶天高速公路利橋出口20公里,據(jù)麥積區(qū)80公里,地理坐標(biāo):東經(jīng)106°15′—106°30′,北緯34°16′—34°25′之間,與立遠林場接壤。地處秦嶺南麓中山峽谷地貌區(qū),屬嘉臨江上游紅崖河源頭區(qū)。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在26°—45°之間,海拔1442—2489米之間,境內(nèi)有一條由北……[詳細] |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碧峪景區(qū)位于景色秀美,氣候宜人的秦嶺山脈北坡,天水市麥積區(qū)三岔鎮(zhèn)佘家門村,四面森林環(huán)繞,北靠渭河,南接秦嶺主梁,碧峪森林公園西距天水市40公里,沿310國道向東130公里達寶雞,330公里處到西安,向西380公里達蘭州,周邊交通十分便利,公園面積3217公頃,共劃分三個景區(qū),森林覆蓋率73.6℅,自然景觀以十里長峽,高山風(fēng)光為主,集森林,河水,野生動植物為一體,環(huán)境清幽,四季氣候……[詳細] |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門景區(qū),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利橋鄉(xiāng)境內(nèi),隸屬于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是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六大景區(qū)之一,景區(qū)地處龍門林場天然林保護區(qū)內(nèi),是秦嶺山脈隴南低山地區(qū),屬中山峽谷地貌,最高海拔2132米,最低海拔1352米;森林覆蓋率94.4%;土壤以森林褐色土為主,平均厚度為50厘米;氣候為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10.9℃,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491.7毫米,無霜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