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紀念館AA 蘇武紀念館位于武功鎮(zhèn)龍門村前的臺地之上,東臨漆水,西依鳳崗。蘇武墓穴東向,背附青山,漆水河自墓前蜿蜒而過,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為“武功八景”之一。該紀念館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為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陪殿、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臺、墓冢。墓前 豎有清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書《漢典屬國蘇公墓》、武功縣令阮曙書《漢典屬國蘇子卿墓》及民國時期的《重修蘇武墓……[詳細] |
小華山位武功縣武功鎮(zhèn)南門外西側關帝廟后側,其南依潺潺湋河,東臨滔滔漆水,遠對巍巍太白高峰,山清水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是一塊風水寶地。小華山曾異名“葆貞庵”,據縣志記載,此處為宋代理學家張載講學之“綠野亭”遺址,這里山水明麗,故名曰:“綠野亭”。小華山地勢崎嶇,層巒聳翠,古柏森蔚,回欄折檻。又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圣母姜嫄墓“飛鳳穴”位于其之巔而聞名于關中大地。小華山是宋代大儒張載講學處![詳細] |
蘇武墓位于武功鎮(zhèn)北1.5公里龍門村,代有封修,題書、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撫畢沅題碑,同治間(1862-1874)知縣陳爾茀等題碣。40年代末尚有圍墻、院落、門楣,后被陳,僅存墓冢,高約1.5米。1979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遂立標識,確定保護范圍,劃定墓面積330平方米,設門楣建圍墻。1938年,菲律賓華僑成立有“南洋武功蘇氏宗親會”,1993年更名“世界蘇氏宗親會”,1997……[詳細] |
報本寺塔 位于今武功鎮(zhèn)武塔村,塔在寺內。據《長安志》記載,報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據發(fā)現(xiàn)塔下地宮所藏文物考證,報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報本寺是以唐高祖李淵故宅改建而來,由釋家住持、掌管。寺內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報本”,故取名“報本寺塔”。報本寺塔為樓閣式磚塔,七級八面,面闊4.7米,基地面積50余平方米,高39.66米,第一層高十余米,往上各層的闊面與高度……[詳細] |
教稼臺為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的歷史遺跡,位于武功縣武功鎮(zhèn)東門外,是全國唯一的一處古農業(yè)名勝,被列為關中四大名臺之首。作為歷史上最早的農業(yè)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機構,教稼臺巍峨矗立于距國家楊凌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8公里處的武功鎮(zhèn)。相傳為后稷向人們宣講稼穡百谷之道的場所。原一矩形土心磚砌平臺,下大上小,呈覆斗狀,中有洞門,為來往車馬行人必經之路。洞門東口上有寬約1米、長約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區(qū)”![詳細] |
白兔寺始建于唐,坐落在陜西省武功縣大莊鎮(zhèn)(原在觀音堂鄉(xiāng))觀王村東側,為唐太宗李世民冬狩之遺跡,這里西鄰漆水,如素如練;東展平疇,廣袤綿遠;北附莽塬,萬馬奔騰;南臨渭水,沃野平坦。眺望終南翠若屏障,俯察漆渭恬蕩回繞。正如李世民詩中贊頌的“孤嶼含霜白,遠山帶日紅”中描寫的意境。武功縣政府于1994年1月7日公布白兔寺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白兔寺內供奉的白音菩薩是唐朝初年大名鼎鼎的袁天罡的母親化仙……[詳細] |
關帝財神廟位于武功縣武功鎮(zhèn)南關小華山之下,面東朝陽,武楊公路臨門而過,交通便利、環(huán)境優(yōu)美。南北寬43米,東西狹長147米,占地九畝五分。據地方志載:“綠野亭原在武安王(關公謚號)廟后稍南崖下,有古洞!庇纱送茰y,關帝廟始建最遲應在宋末元初。又據清光緒八年重修碑記載:“關帝廟神會由來久矣。本自前明中承馬公捐資設立!卧d,修延至光緒八年,多次修建!痹瓰橐唤M完整的明代建筑群體,依次為牌樓、山門……[詳細] |
石佛寺位于武功縣東北下寨村(今南仁鄉(xiāng)境內)。唐時,因荒耕種,無意間挖出一尊北魏時期的石佛像,民眾在驚愕之中誠惶誠恐。后經智者點撥,民眾才將石佛身請了出來。隨捐款建寺,供奉石佛。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曾敕賜“吉祥禪院”,后仍稱石佛寺。石佛寺占地百余畝,東北依塬,南臨渭水,西望拔地而起的現(xiàn)代化武功縣城。其交通便利,周圍民風淳樸,一年四季泥土飄香。寺內松柏參天蒼勁,殿堂樓閣布局有序得當,檐牙高啄,造……[詳細] |
武功城隍廟又稱都城隍府,城隍作為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位于陜西咸陽市城西47公里處。坐落在關中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武功鎮(zhèn)東街中段。西輔稷山,南臨漆水。2013年5月被評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功城隍廟始建于北周,以后唐宋各代均有修葺。重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嘉慶、道光年間重修。結構獨具明代建筑風格,是一……[詳細] |
望仙宮位于陜西武功縣小村鎮(zhèn)的下雷村北約200米處的土崖上,處于渭河二級階地和一級階地交接處,又叫燒臺庵,或者燒香臺。現(xiàn)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閣、明古鐘、清文昌宮,清《重修望仙宮》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樹齡的古藤,至于柱礎、門墩、老磚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宮現(xiàn)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功縣保存比較完整的宮、觀建筑群之一,它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遺存、清幽的環(huán)境以及神奇的傳說,多年來,一直吸引……[詳細] |
后稷祠遺址《水經注》卷十八載:邰(武功)“城東北有姜女原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女原、后稷祠的最早記載!堕L安志》更于武功條下載:“后稷祠在縣西南二十三里,姜女原祠在縣西南二十二里”。當然是就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鎮(zhèn))而言?祵ι健段涔h志》載:后稷廟、姜女原祠“今俱亡矣”,而“今(明正德時)后稷祠在城內西上,故寶意寺址也。明弘治丙辰(1496)知縣(宋)學通改建,祠后又作……[詳細] |
武功姜嫄墓《武功縣志》載:“姜嫄墓在南門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與東原梅家莊通!苯獘悶橛雄⑹现脊耪哒J為有邰氏為炎帝姜姓部族的一個支派。姜嫄與兒子后稷,不只是母子關系,在農業(yè)發(fā)展上還屬一種繼承關系。姜嫄將姜姓部族的農業(yè)經驗教給后稷,對他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后稷在農業(yè)上的偉大建樹,是與姜嫄分不開的。因此,周人對姜嫄的崇敬也是至尊至圣的,如《詩經.悶宮》中就稱:“赫赫姜螈,其德……[詳細] |
龍王廟位于武功鎮(zhèn)東約500米漆水東岸邊。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縣陳爾弗在武功鎮(zhèn)東郭漆水東岸創(chuàng)建漆水“龍神祠”,有正殿三間,門房三間,南北廊房各一間。光緒十四年(1888),知縣、秦州進士張世英合邑中故有魁星、忠孝、節(jié)義、蘇武、張載、康海與龍神為一祠而祭之。其后,劉理江(遼寧梨樹縣人)棄官云游,皈依玄門,先在氵韋水牛家河段扶人過河,后移武功鎮(zhèn)東龍王廟旁漆水邊助人,時稱“人舟”,與后來之楊理靈、……[詳細] |
毗盧寺位于陜西省武功縣西北的五里鋪,西距老縣城武功鎮(zhèn)5里,南鄰104省道,東接曹代公路,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據《武功縣志》記載,五里鋪所在的牛寨村建于宋紹興(約1130年)年間,以牛姓軍戶屯田于此得名;又據“三老”座談,宋代有一牛姓人在朝做官,因遭破孩由河南遷此居住,人們?yōu)榱思o念他取名牛摘村。并為驛卒休息,商旅緩腳之處而得名。五里鋪毗盧寺為唐初所建,因供奉佛教創(chuàng)始人尼泊爾國有毗尼地釋加牟尼佛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