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位于俾利喇街,建于1907年,1938年重建,這座小規(guī)模但具有吸引力的教堂位置很接近望廈山,鄰近建有一所老人之家! 〗烫脙(nèi)部環(huán)境簡單而寧靜,設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祭壇,高聳的窗戶沿墻而建,教堂外圍則是舒適的庭院。澳門澳門……[詳細] |
介紹 望廈炮臺于位澳門北部于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望廈山上,其建筑始于1849年,目的是為了防護清廷的軍隊,炮臺的建筑于1864年重新開始,1866年完工,面積為6300平方尺。直到1960年炮臺才停止使用。炮臺后改為駐守澳門的非籍葡兵營地,故此山谷稱“黑鬼山”! 〈颂幀F(xiàn)已改建成望廈山市政公園,四周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山路林蔭處處,遍植花木。這里的羅馬式廣場、噴泉、人工湖、瀑布、長廊等與古老的炮臺相互襯托,是一……[詳細] |
介紹 望德圣母堂是在此地興建的第一所教堂,俗稱圣拉匝祿堂,于一五七零年興建,目的是為了幫助麻風病患者,同時在舊城墻之外亦興建了一所麻風院(這麻風院于一八八二年遷往離島,于一九四七年再遷往路環(huán))。現(xiàn)時的望德圣母堂是建于一八九五年,一九六六年修葺,教堂前地的入口處,更聳立一座教堂創(chuàng)建時的十字架。澳門澳門……[詳細] |
譚公廟位于路環(huán)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屬道教廟宇,是路環(huán)香火最盛的廟宇,建于清同冶年間,也為1862年。廟內(nèi)除供奉譚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鯨骨雕制而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多年歷史的文物。廟內(nèi)的“魚骨舟”為鎮(zhèn)廟之寶,據(jù)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善男信女進香后必順便摸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鵝》字的巨形靈龜石,亦為區(qū)內(nèi)一個特色標記。譚公廟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廟內(nèi)供奉的譚公……[詳細] |
澳門圣若瑟修院及圣堂,位于澳門崗頂前地的教堂,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qū)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內(nèi)。修院創(chuàng)辦日期不詳,但根據(jù)歷史記載,耶穌會會士于1728年取得現(xiàn)址。經(jīng)過三十年經(jīng)營,院舍陸續(xù)落成。修院專門培養(yǎng)赴中國及東南亞傳道的神職人員。毗連的圣若瑟教堂于1746年興建,1758年落成,規(guī)模僅次于耶穌會士興建的圣保祿教堂(現(xiàn)大三巴牌坊遺址前身),因此當?shù)厝藨T稱它為“三巴仔”。修院曾為圣若瑟教區(qū)……[詳細] |
介紹 圣母雪地殿教堂最初在十七世紀時建于東望洋山之炮臺上,據(jù)說1622年荷蘭人侵占澳門時,圣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張開自己的斗篷來抵擋敵人的-,而今日的教堂則建于1637年,堂內(nèi)安放圣若翰洗者的圣像和畫幅,而圣若翰洗者就是澳門市守護神! 1996年,政府對圣堂進行內(nèi)部保護和修復工程,發(fā)現(xiàn)了壁畫遺跡。壁畫上的圣經(jīng)故事和人物,運用了中國繪畫的技法,整個畫面是中西文化和藝術(shù)的大融匯。澳門澳門……[詳細] |
介紹 位于風順堂街,圣老楞佐堂又稱風信堂(風順堂),是澳門著名的大教堂,占地面積甚廣。風信堂建立于1560年,期間曾幾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較具規(guī)模。而在1979年進的粉飾裝修,亦使這座古老的教堂倍添光采。在以風力為動力的帆船時代,遠洋航行是非常危險的,往日葡萄牙人出海,都視風信而定行止。凡有船出港,船民都到教堂來祈風! ⊙厥壎,進入教堂“領地”,花草叢中就是圣老楞佐教堂。教堂門前……[詳細] |
介紹 圣方濟各圣堂建于一九三八年,其設計主要采取澳門主要教堂的巴羅克式風格。圣堂外墻以奶白色為主,還有橢圓形的窗戶及鐘樓。在圣堂的前面還有建于1910年戰(zhàn)勝海盜的紀念碑,在教堂內(nèi)存放著一些亞洲最神圣的遺物,在一個銀制圣骨匣里存放著圣方濟各的臂骨,圣人在日本傳教后,打算進入中國,于1552年在距離澳門七十公里的上川島逝世! ≡谌毡荆熘鹘掏酵饧叭占娓赣1957年在長崎被釘十字架殉道,……[詳細] |
介紹 圣與斯定堂是由意大利天主教與斯定教會,于1586年來澳傳教時興建的,三年后歸葡國人所有。是本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澳門首間以英語傳道的教堂! 〗烫糜1825年重修,外形壯麗雄偉,內(nèi)部裝潢寬敞闊大,以大理石建成的祭壇上有一座耶穌背十字架的雕像。教堂內(nèi)每年舉行苦難耶穌圣像巡游活動! ∮嘘P圣奧斯定教堂傳說紛紜,據(jù)說當?shù)裣癖唤烫秘撠熑耸咳⊥鹘套,它會神奇地回到圣奧斯定教堂的祭壇上。因此,……[詳細] |
介紹圣安多尼舊堂的現(xiàn)址建于1558年,與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且是澳門的第一間小教堂。教堂的歷史間略載于教堂大門側(cè)的一塊石碑上,內(nèi)容是:“興建于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毀,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毀,一八七五年重修”。特別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難以忘懷,以后每年的9月22日這一天被澳門人稱作“天災節(jié)”,市民扛著圣安多尼像上街-,以示紀念。而在這教堂前……[詳細] |
三街會館又稱“關帝廟”,建于1750年,所在地原為昔日澳門之繁榮市區(qū)“榮寧坊”,故其門前之社壇現(xiàn)仍刻有榮寧社字樣,且有聯(lián)云“榮居康樂境,寧享太平年”。廟宇規(guī)模較小,藏身在市區(qū)巍峨的建筑物之中,見證著澳門居民的生活變遷。廟內(nèi)供奉關帝,塑像雕刻精巧。會館初設時只是商人議事的場所,在華人社會中有重要地位,三街所指是營地大街、關前街和草堆街,此三街為澳門古老的商業(yè)中心,所有華人商賈全都集中在此經(jīng)營貿(mào)易。1……[詳細] |
介紹仁慈堂位于議事亭前地,于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chuàng)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后,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yī)院白馬行醫(yī)院,并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gòu)。仁慈堂大樓修建于18世紀中葉,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建筑整體除花崗石柱基外,均以白色粉刷,故即使立面裝飾線豐富,依然給人一種安靜高雅感覺。交通可乘10、10A、11、21A、2、……[詳細] |
介紹 普濟禪院又稱觀音堂,是澳門三大禪院之一,建于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多年,規(guī)模宏大,歷史悠久,深入三進,橫連幾座。這曾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 大雄寶殿正對禪院,莊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為丈八金身,魁梧雄偉,其中之一為佛祖釋迦牟尼。主殿供奉觀音,觀音大士雕像的蓮臺由樟木雕塑。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造型神龍活現(xiàn)。觀音殿是禪院的正殿,每逢觀音誕期,殿內(nèi)香火鼎盛,善男信女……[詳細] |
葡萄酒博物館與大賽車博物館一樣,位于新口岸旅游活動中心,于1995年12月25日開放,面積有1400平方米,是一個富有文化、娛樂和教育特色的場所。葡萄酒博物館是位于澳門新口岸之旅游活動中心內(nèi)的博物館,主要介紹葡萄酒的場所。除了介紹釀酒、葡萄種植歷史,瀏覽葡萄種植、釀制工具器皿和各種陳年葡萄酒酒之外,還可讓游客品嘗美酒。葡萄酒博物館於一九九五年開幕,介紹葡萄酒釀制文化的發(fā)展,由公元前一萬年的高加索時……[詳細] |
介紹 菩提禪院位于氹仔七潭公路腳,是氹仔最大的廟宇,禪院內(nèi)了供奉澳門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底部蓮座高5.4米,重約六噸,以青銅鑄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舉,法相尊嚴慈祥。在庭園外還有一尊泰國的四面佛像! 《U院占地面積很大,除了有大雄寶殿和多個殿堂外,還有菜田及齊堂。齊堂每道到用餐時間對外開放,游客還可以品嘗到素食。澳門澳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