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天位于花果山,和七十二洞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許多巨石和洞穴連接組成的一處景點,古人稱作“天通一線”和“石壁洞天”。一線天的主景是兩塊幾十米高的石頭互相支撐,中間形成一條狹窄的通道。人行其間,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線藍天,白云匆匆流過,奇險奇趣。在一線天里鉆洞,道路回環(huán),處處相通,忽上忽下,忽隱忽現(xiàn),只聽人語聲,不見人蹤跡,盛夏如秋,暑氣全消。從遠處山腰眺望一線天,這里就是著名的八戒石,很像一個戴著……[詳細] |
萬佛洞位于花果山上的七十二洞處。傳說是孫悟空降生的地方,景觀妙趣橫生。洞外石壁上塑有大圣佛像,目光與游人對視,炯炯有神。洞口有一塊巨大的女媧遺石,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相傳是女媧補天剩下的石塊。在明代文學(xué)家吳承恩筆下,此石便是孫悟空的胎胞。媧遺石上方有半邊石卵,據(jù)說另一半在孫悟空出世時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側(cè)有一個形似猴頭的巨石,溫情地吻著媧遺石,那便是孫猴子成仙后脫下的凡胎。媧遺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詳細] |
水簾洞水簾洞是游客最為向往的地方。吳承恩就是受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fā),在《西游記》中給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全國各地的水簾洞很多,但都是《西游記》流行以后起的名字,只有這里的水簾洞是在《西游記》風(fēng)行以前便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張朝瑞在為三元宮寫的一塊碑記里,便記載著水簾洞是香客必游之處。石壁上“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題寫的,時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時《西……[詳細] |
龍祠摩崖石刻群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錦屏山之巔馬耳峰東南約100米處,海拔429米。龍祠為上、下兩個天然石洞,經(jīng)人工加工而成,石刻分布在上洞內(nèi)外巖壁上。龍祠為宋金時官民祈雨之處,直至清代,香火不斷。石刻共有9處,尚有字跡可辨認的8處,其中宋刻6處,金刻1處,清刻1處。石刻內(nèi)容對研究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對研究我國古地理、古氣象、古生態(tài)環(huán)境、古民俗以及古代書法提供了可信的實物資料。2002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五……[詳細] |
龍洞摩崖石刻群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朐陽辦事處孔望山居委會孔望山龍洞庵西側(cè)龍洞內(nèi)、外壁和龍洞庵后崖壁上。龍洞摩崖石刻群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刻于龍洞內(nèi)、外石壁上,另一部分刻于龍洞庵內(nèi)及庵后崖壁上。石刻共有近30處,時代從宋至民國,字體、大小各異。石刻群內(nèi)容豐富,對古海州地區(qū)水文、地理、人文、民俗、古跡都有反映,而且大多有紀年,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xué)價值。特別是明“安鈍題刻”明確記載了“因觀古圣賢遺像,……[詳細] |
劉志洲山宋金交戰(zhàn)戰(zhàn)場遺跡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錦屏鎮(zhèn)崗嘴村和酒店村之間的劉志洲山、夾山、啞吧山。遺址有船畫石刻7處,刻船20艘,船的尺寸在30—300厘米之間;有巨石壘成的戍守城垣,殘長約500米,寬4.7米,殘高約2米,并有馬面。另外在夾山、劉志洲山北坡還有當(dāng)年士兵留下的“招信軍”、“招信前部”、“蘇總管”、“安淮軍”、“金人”、“金國”及人物、動物、建筑、鐘形畫像等眾多石刻。其中文字字徑約6—15……[詳細] |
白虎山摩崖題刻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朐陽辦事處白虎山居委會的白虎山上,F(xiàn)存唐、宋、金、元、明、清及年代不詳?shù)念}刻近30處,其中有年款的唐刻1處、宋刻4處、金刻2處、元刻2處、明刻1處、清刻6處。在連云港市,白虎山摩崖題刻含有唐以來六代延續(xù)不斷、保存完好的石刻是僅有的。其中唐刻于今已甚難得,金元之刻在江蘇省也是鳳毛麟角,特別是北宋張叔夜題刻尤為研究宋江者所重視。白虎山摩崖題刻對研究海州歷史及古代書法藝術(shù)……[詳細] |
劉志洲山石刻苑囿圖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錦屏鎮(zhèn)崗嘴村劉志洲山東南坡。石刻苑囿圖刻在劉志洲山東南坡一塊20米長的天然石壁上,現(xiàn)殘存畫面南北長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約8平方米。畫面由亭閣和禽獸等圖案組成,兩座亭閣式建筑位于畫面中心偏右處。該亭閣為干欄式建筑,共兩層,直坡屋蓋。第一層屋頂中部刻有穿璧紋飾,其兩側(cè)上下刻有多條直線紋,建筑主體部分刻有穿璧紋飾,兩處樓閣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詳細] |
石棚山摩崖題名石刻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朐陽辦事處石棚山上。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9處。有金代石刻“新設(shè)山路記”題刻、明代石刻“廖世昭題刻”、“小九曲”、王同“高行清風(fēng)”題刻、清代石刻“吳廷翰詩刻”、“王先謙題刻”、“師亮采題刻”以及“萬花巖”、“錦巖”、“石曼卿讀書處”等無年款的題刻。碑刻有明代“畏巖”碑和“太守張公去思碑”等。石棚山石刻的書體,有篆隸楷行,各具功力,題刻多題巖石之形態(tài),景與題刻融……[詳細] |
唐隸宋篆摩崖在花果山山門以西不遠處,原有建于隋代開皇年間(581—660年)的郁林觀,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夠指出它的遺址所在之處,完全得益于石壁上的那塊唐碑《東?h郁林觀東巖壁記》。唐碑鐫刻在一塊天然的平整巨石上,凈面高2米,寬3.8米,蒼勁的隸書氣韻恢弘。由于石質(zhì)優(yōu)良,從唐代流傳至今,依然字跡清楚如新,是國內(nèi)罕見的珍寶!稏|?h郁林觀東巖壁記》是一篇美麗的游記散文,敘述海州司馬崔惟怦巡視……[詳細] |
介 紹 小蓬萊在延福觀大殿身后,穿過陰涼的金鑲玉竹林,便可以看到石壁上古人鐫刻的“小蓬萊”三個大字,篆書,字徑30厘米,筆力剛健,鐵線銀鉤。 李汝珍《鏡花緣》中,把小蓬萊寫成是步入天庭的必由之路,唐敖和百花仙子唐閨臣都是從這里平地飛仙的。江蘇連云港……[詳細] |
臥龍松位于仙人屋下的大竹園內(nèi)。步下仙人屋,順著曲折盤旋的山路可達大竹園。這里竹林豐茂,翠影萬竿。 在深翠而素雅的色調(diào)中,臥龍松別具風(fēng)姿。它全長14米,主干8米,圍粗l.2米,全身披滿鱗甲,出土后貼地而長,左曲有折,蜿蜒8米后,昂首向上,似臥龍欲騰飛凌云,故名臥龍松。江蘇連云港……[詳細] |
媧遺石是夾在大石縫中的一塊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著地,俗說是女媧煉石補天剩下來的石頭。從明代開始,我國進入了長篇小說的鼎盛時期,許多作家都喜歡在石頭上大做文章,首創(chuàng)者吳承恩就是按照這里石頭的尺寸和形象來描述孫悟空出世的。媧遺石上方有半邊石卵,據(jù)說另一半在孫悟空出世時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側(cè)有一個形似猴頭的巨石,溫情地吻著媧遺石,那便是孫猴子成仙后脫下的凡胎。媧遺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達池”,阿耨達是……[詳細] |
連云港桃花澗AAAA 桃花澗桃花澗源自錦屏山馬耳峰。千回百轉(zhuǎn)匯集成滔滔澗水流下南坡。這里峰巒峻秀,春來遍開桃花,因以為名,現(xiàn)已開辟為新的旅游景點。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頗具中國畫的風(fēng)味。景區(qū)的下面,即著名的錦屏磷礦礦區(qū)。1979年冬,桃花澗發(fā)現(xiàn)了四五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狀石器,與日本九州出土的這類石器形制大體相同。據(jù)專家考證,那時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與連云港之間形成一條陸橋,兩岸的古……[詳細] |
十八盤步行沿仙人橋、竹節(jié)嶺、十八盤登山,也可乘汽車直抵山頂。十八盤路側(cè)有一塊石頭形似鯉魚,頭在地面,半獻身子在地下。相傳古代皇帝怕江山不穩(wěn),派許多陰陽先生到各地去查訪和破壞龍脈,這天有一位來到云臺山,發(fā)現(xiàn)了鯉魚石,又見這條嶺上有個第一天門。他知道鯉魚只要跳過天門便成了龍,托生在山主家,長大就會搶奪皇帝的江山。陰陽先生找到了山主,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他。山主很高興,便問怎樣才能使鯉魚跳過天門。陰陽先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