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石和平心石都在百尺峽上端。此處兩側(cè)崖壁狹窄,峭立欲合,卻被飛來的兩顆石塊從中撐開,中間石隙只能容一人通過。人從石頭下鉆過,膽戰(zhàn)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通過此石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再回頭看原來此處卡著的兩塊石頭,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無恙,后邊的這顆石頭被稱之為“平心石”。石上鐫有石名。韓愈詩中有“鄂然神功就,殺氣見棱角”的描寫。明楊嗣昌《太華山記》對驚心石有生動記述:“峽中乃……[詳細] |
避詔崖在華山南峰南天門西北。這里東西兩巖相對,中間形成槽溝,東巖前傾懸空如覆,巖壁布滿石窩狀蜂巢。巖腹間鑿一長方形石穴,面積約3平方米。洞口通西巖架獨木為橋,抽去獨木無法進入洞中,洞額鐫刻“避詔崖”三字,相傳是陳摶手書。避詔崖在宋代前本無其名,史志記是古代隱遁之士藏匿珍貴典籍的地方!度A岳集》記述北周時道士焦道廣曾在此隱居。自宋代著名隱士陳摶在此躲避朝廷征詔之后,方得此名,并成為華山的著名景觀。巖……[詳細] |
云梯在中峰北面,于1984年鑿辟,是從引鳳亭經(jīng)東石樓峰通往東峰的一段捷徑,成為華山一處新的險道。云梯高十余米,與地面垂直呈90度角,中上部外突,呈倒坎崖之勢。梯上置懸索三條,游人挽索而攀,身體無法貼近崖壁,因而隨索擺動,心旌神搖,如同云駕霧,故名云梯。云梯的開辟,既縮短了自中峰登東峰的時間,又增加了游人履險的興趣,開通以來,許多游客都愿在此攀登,一試身手。云梯旁架有金屬制的人工樓梯復(fù)道,方便游人上……[詳細] |
玉泉院位于華山腳下,在華陰市玉泉路最南端,是華山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游客從華山峪游覽華山的必經(jīng)之地。傳說玉泉院是五代時陳摶老祖所建。在當(dāng)?shù)剡流傳著幾句俗諺:“山是道家山,樹是皇王樹,華山不納糧,不得亂砍樹!痹瓉懋(dāng)年陳摶老祖與趙匡胤對弈華山,趙匡胤將華山輸給陳摶,又免其賦稅,自此有許多方術(shù)道士來此修行。華山上72個半懸空洞就是當(dāng)年道士們的修行之所。道教教義講究施法自然,以云氣為糧,白云為屋,清……[詳細] |
西岳廟位于陜西省華陰縣東約1.5公里的岳鎮(zhèn)東端。華山古稱“西岳”,是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矗立于陜西省華陰縣城南,北面黃河、渭河,南接秦嶺,海拔2100米。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經(jīng)注》記載“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華山自古就負有盛名,以其挺拔險峻名聞天下,曾有詩云“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上來”,把華山的氣勢、特征,通過與黃河的對比,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山間的廟宇樓閣,天然奇景,名勝古跡,處處可見……[詳細] |
五云峰在蒼龍嶺上,金鎖關(guān)下,位置居?xùn)|、西、南、北四座主峰中央,古時也曾稱為中峰。五云峰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峰頭,西面下臨深壑,崖壁陡峭,東面較平緩,是攀登東、西、南三峰的必經(jīng)之地。峰上攀山道路千折百回,路兩邊青松成林,風(fēng)景秀麗。每當(dāng)深秋季節(jié),松翠楓赤,山花耀目,在陽光照耀下,猶如五色彩云,故因此而得名。五云峰自然景觀很多,以奇石古松為最。有名的如八公龕、上馬石、將軍面、單人橋、五老松、夫妻松、臥虎松、……[詳細] |
從群仙觀上行,便是“老君犁溝”。傳說,這里原來沒有路,是老子李耳駕青牛用鐵犁開的,形如耕地時留下的犁溝,故被稱為“老君犁溝”。事實上,山溝是山水長期沖蝕而形成的。“犁險于幢,幢險而犁突!边@是對老君犁溝的描寫。老君犁溝是夾在陡峭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險道,深不可測,有石階七百五十多階。傳說太上老君見此處無路可通,就牽來青牛一夜間犁成這條山溝。至今在西側(cè)的崖上仍有石溝,赫然若犁槽。在北峰擦耳崖前有臥牛石……[詳細] |
由青柯坪東折,跨石拱橋、繞東道院,沿階約行1公里,懸崖絕壁就擋住了去路。在千尺幢的下端,“回心石”便迎面突現(xiàn)。這里道路十分險要,不少游記中都有關(guān)于“游太華山者,往往至青柯坪而止”的記述。舊時從玉泉院到青柯坪的華山峪道并未整修,行走艱難,攀登華山的游人能走到這里已然不易。而到此后,再往上行走山勢只會愈加險惡,便有一些意志薄弱者不敢前進,回心轉(zhuǎn)意,視險而歸。正因為如此,古人又在附近四周的懸崖上刻寫著“……[詳細] |
斧劈石在西峰上,是華山著名的奇石勝景,因“沉香劈山救母”、“寶蓮燈”的神話傳說得名。斧劈石踞峰巔,高一丈余,長數(shù)丈,攔腰裂為三段,如同斧劈。石下與峰頭形成空洞,僅可容一人伏身爬入。進洞仰臥上觀,可見頂端凹凸不平,似一婦人躺臥后留下的痕跡,腹乳壓痕清晰可辨。史志對此奇異多有記述。石上有“劈山救母”的摩崖石刻。傳說玉皇大帝的女兒三圣母因愛慕書生劉彥昌的容貌才華,私結(jié)連理。二郎神楊戩以違反天條之罪將三圣……[詳細] |
從北峰往南走,便開始登上攀爬主峰的道路。距北峰不遠處是“仙人砭”,與“仙人砭”相連的就是“擦耳崖”了。這里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懸崖絕壁,一邊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游人行至此處,唯恐被山勢逼下懸崖,需身體緊貼崖壁慢慢側(cè)身而過,道路緊仄之處更是巖壁擦耳,連臉面都蹭在崖壁上才走得過去。袁宏道曾有詩描寫擦耳崖之險:“逋客時時屬耳垣,倚天翠壁亦可言。欲知危徑欹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毙稳萁(jīng)過這里不僅要貼崖擦耳,……[詳細] |
介紹過千尺幢,馬上就是百尺峽,雖沒有千尺幢那么長,僅46米,石階91級,但仍是華山天險之一。這里勢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狹窄,且有懸石,搖搖欲墜。游人至此都心驚膽顫。明顧端木有詩狀其險曰:“幢去峽復(fù)來,天險不可瞬。雖云百尺峽,一尺一千仞。”千尺幢、百尺峽的臺階都是從明末清初鑿的,民國時幾經(jīng)加固,解放后又多次修整。一九八五年又鑿為復(fù)道,游人上下各行其道![詳細] |
看點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游人經(jīng)行時,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zhuǎn)身體才可通過,故得此名。是通往博臺·下棋亭的唯一路徑。介紹鷂子翻身是從東峰到下棋亭必經(jīng)的一段絕壁險道,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于上凸下凹的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zhuǎn)身體才可通過,故得此名,F(xiàn)在鷂子翻身險道全面整修,鑿深了腳窩和石階,多處更換了鐵索……[詳細] |
千尺幢,這是一條峭壁上的大裂縫,陷在兩旁的巨石之間,共370余級臺階坡度極陡,每級臺階的寬度不過三分之一的腳掌,幸好兩旁都有可助攀爬的鐵鏈。(在90年代前是沒有臺階的,是山上的道士手工琢制的剛剛能放下腳的“腳窩子”,一直到“井口”,兩旁有可助攀爬的鐵鏈,攀爬的難度比現(xiàn)在的臺階難度大得多)仰望天際,一線天開。俯視腳下,如臨深淵。石級頂端有如井口,倘若把“井口”用鐵蓋蓋住,通往華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詳細] |
看點華山著名險道之首,是對勇氣的絕大挑戰(zhàn),征服長空棧道足以自豪一生。但是切記量力而行,如果體力和膽量沒有十足把握,請不要輕易涉險。介紹在南天門外,是華山著名險道之首“長空棧道”。棧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許,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間橫貫有鐵棍,形如凌空懸梯,游人須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中段;西折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詳細] |
看點孤峰獨亭,三面臨空,與東峰僅有著名險道“鷂子翻身”相連。登臨此處即有身心俱曠、天地悠悠之感,待云升霧起時更有如海上仙島,忽隱忽現(xiàn),令人欲乘風(fēng)歸去,飄飄欲仙。“自古華山不納糧”、“賭棋輸華山”的故事也發(fā)生在此。介紹東峰東南側(cè)有一座孤峰,峰頂平坦,是為博臺。臺上面積約數(shù)平方米,三面臨壑,與東峰僅一刀形山背相連。云霧天氣如海上仙島,忽隱忽現(xiàn),非常神奇。華山著名險道鷂子翻身即為東峰通往博臺的必經(jīng)道路。……[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