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院開放于1985年3月21日,1992年4月25日,報請國家文物主管部門批準,將威海市北洋海軍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為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2009年6月,更名為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院,現(xiàn)名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院。院址設(shè)在劉公島北洋海軍提督署及其附屬建筑內(nèi), 是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zhàn)爭為主題內(nèi)容的近代紀念遺址類博物館,負責管理保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島甲午戰(zhàn)爭紀念地”所屬北洋海軍和甲午戰(zhàn)爭2……[詳細] |
榮成烈士陵園,座落在榮成市區(qū)北部海拔120米的青山上,毗鄰青山公園,占地面積300余畝。主要建筑于1968年動工,1970年落成。1979年整平廣場,1983年造起圍墻,1984年筑成花崗巖石甬路,1990年在原址重建革命烈士紀念堂。1990年,榮成革命烈士陵園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成市委、市政府針對革命烈士陵園經(jīng)歷年代久、規(guī)模較小、檔次較低的實際情況,高起……[詳細] |
威海市鯨園小學座落于威海市區(qū)北端,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學校始建于1902年,系法國天主教堂創(chuàng)辦的教會學校,原名海星小學。1948年,與明星女子小學(建于1908年)及銘新小學(建于1925年)合并,更名為鯨園小學。學,F(xiàn)占地面積1 2260平方米,擁有31個教學班,2000多名學生,98名教職員工。百年風雨滄桑,百年成長發(fā)展。百年間,二十一位校長在這里運籌帷幄,一千多位教師在這里揮灑青春,兩……[詳細] |
馬石山烈士陵園位于乳山市西北馬石山上,距離乳山市區(qū)45公里?谷諔(zhàn)爭時期,聞名全國的馬石山突圍戰(zhàn)在這里打響,我英勇的八路軍指戰(zhàn)員面對日本侵略軍的“拉網(wǎng)合圍”,在數(shù)千群眾身陷絕境的危急關(guān)頭,舍生忘死,反復沖殺,掩護了大批群眾突出重圍,自己卻血灑馬石山上,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馬石山十勇士、馬石山十八勇士、膠區(qū)軍區(qū)十六團、十七團七連、東海軍分區(qū)獨立團二連一排等眾多英雄群體在這里誕生,從此……[詳細] |
榮成是革命老區(qū),人杰地靈,英雄輩出;榮成具有優(yōu)良的崇軍習武的傳統(tǒng),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榮成人民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據(jù)記載,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榮成已有5.1萬人參軍入伍,先后有6577人為國捐軀,有140人任將軍和軍職以上領(lǐng)導干部,其中上將3名,中將9名,少將31名。榮成市因此一直享有“將軍市”的美譽。1997年,榮成市修建了長268米、建筑面積3128平方米的偉德將軍碑廊和將軍生平事跡展覽館![詳細] |
導 游 館內(nèi)以文字、繪畫、照片、沙盤及光電顯示等形式為陳列手段,使各展廳既獨立成塊又具有連續(xù)性。既是有成山特色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性,既有民族色彩又具有現(xiàn)代風格,以達到展現(xiàn)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篇章。本館館名由我國著名古代文史教授于植元先生題寫。 介 紹 秦漢文史館在成山頭風景區(qū)內(nèi)。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登臨過成山頭,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為了展現(xiàn)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篇章,對廣大游人進行生動愛國主義教育,……[詳細] |
文登烈士陵園位于威海市文登區(qū)。文登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1935年發(fā)生了著名的天福山起義,打響膠東武裝抗日第一槍,創(chuàng)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文登共有烈士7778名,其中著名烈士400多名,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張連珠、理琪位列其中,理琪烈士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錄。為紀念犧牲烈士,陵園于1952年始建,占地面積7.7萬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烈士墓區(qū)等,安葬烈士146名。……[詳細] |
文登市區(qū)東北一緩緩小山,蔥瓏芳郁,虎虎生機,為鬧市區(qū)平添了無限風光,這就是有名的文山,古稱文登山。山高不足百米,然靈秀卓爾,更有召文臺在此,自然位居一邑之冠。史、志對文山多有記述,“秦始皇東巡,召集文人登此山,-頌德,因名。”為紀念始皇帝登臨,齊、宋時即在此建臺,以“召文”名之。清乾隆年間,又大興土木,“擴其舊制”,盛況空前,約定俗成了“不臨召文臺,未覽登州府”之說。1940年,召文臺及其他古建筑……[詳細] |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坐落于起義遺址五間茅屋西側(cè)160米處。四周蒼松翠柏,古木參天,一派莊嚴肅穆。紀念館堂式建筑,長49米,寬23、5米,紅瓦白墻,掩映在濃綠之中。紀念館建于1973年。館內(nèi)珍藏著天福山起義的珍貴文物,革命烈士事跡、圖片、遺物等。紀念館已成為青少年緬懷革命先烈、重溫滄桑歲月、接受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老干部、老黨員寄托哀思、振奮精神、激勵斗志的思想教育課堂。尤其是清明、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