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巖畫位于嘉峪關市區(qū)西北約10-20公里處的黑山南麓及東麓溝谷內。主要分布在四道股形溝、紅柳溝、石關峽口、磨子溝、交河溝口、焦蒿溝內,總計212幅。其中,四道股形溝137幅、紅柳溝南崖6幅、石關峽口南北崖44幅、磨子溝6幅、交河溝2幅、焦蒿溝17幅。
黑山巖畫屬摩崖淺石刻巖畫,刻鑿方法主要有磨刻法、敲鑿法、線刻法等。內容以舞蹈、狩獵、人物、動物、佛塔等為主,尤以反映野生動物的畫幅居多,總計達20余種。從內容看,黑山巖畫延續(xù)時間較長,可能從戰(zhàn)國時期直至明代。
黑山巖畫是中國北方巖畫的典型代表,作為古代西北地區(qū)游牧民族的生活記事畫,涉及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美學、宗教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具有較高的藝術及歷史價值。
2013年5月,黑山巖畫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