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洋土樓,又稱寨里厝。位于黃田鎮(zhèn)汶洋村,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土樓坐北朝南,東邊臨溪,主建筑物位兩層,方型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1352平方米,2003年汶洋土樓被古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傳,清嘉慶年間,汶洋村有一位廖氏財主,擁有土地上百畝,每年可收田租五百多擔(dān),生有7子2女,7子分別取名為長銘、長照、長祥、長云、長慶、長培、長發(fā),一家人生活過得十分富足。然而,他們經(jīng)常遭受外來土匪的侵擾。為抵抗土匪的侵犯,便修建了這座易守難攻的寨式土樓。土樓最大的特征是具有防御性,一是土樓墻體厚約2米,第一層無窗口;二是樓外一邊臨溪,溪邊砌有6米高的護坡,其余三邊離土樓10米處,建筑一條高約2.5米的圍墻;三是在房屋一角構(gòu)筑有向上凸出的炮樓,炮樓四邊設(shè)有一排排槍眼,遇到外敵入侵,土樓內(nèi)就是一個戰(zhàn)斗整體。土樓內(nèi)共建有房間72室,水井兩口,備有儲物間,平時將門一關(guān),土樓又是一個獨立王國。
縱覽汶洋土樓,除了給人以墻高壁厚、壁壘森嚴的印象外,更以其巨大的形體、冷峻的外貌、固若金湯的結(jié)構(gòu),令人感到一種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