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堡古城
吳堡古城,又叫吳堡石城。位于吳堡縣宋家川鎮(zhèn)北2.5公里黃河西岸山巔。吳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區(qū)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縣城,它地處黃河高原之東陲,黃河中游之西濱,扼-交通之要沖,頭枕黃河,東以黃河為池,西以溝壑為塹,南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門外為咽喉要道連接后山,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地,它又坐落在黃河天險之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譽為“銅吳堡”。
一、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
吳堡石城位于陜西省吳堡縣城東2.5公里處的獨立山梁上,城東下臨黃河,河東為山西省柳林縣軍渡鎮(zhèn),系呂梁山脈。南為南壇峁,有大路與現縣城相通。西城墻外為大橋溝,溝西為新莊山。地理座標為東經110o30',北緯37o30',海拔高度約793米,北門外為先農壇、校場坪。城內及城北、南遍植棗樹、杏樹等經濟樹木。城內土壤為黃色粘土,厚約10—20米,下為基巖。城內現有居民5戶約20人;校場坪北為焉底村,住20戶80人;大橋溝西為新莊村,約住100戶450人。
二、歷史沿革
吳堡石城始建于五代時期北漢政權,為吳堡寨,北宋為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設吳堡縣治于此,元、明、清及民國各代,皆為吳堡縣城。這里設寨一千余年,設縣城710年。1945年移縣治于宋家川鎮(zhèn),古城遂為城關鎮(zhèn)的一個行政村(現名古城村)。
三、保存現狀
吳堡石城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規(guī)則圓形,城周長1125米,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城墻內為黃土夯筑,外為石砌,條石拉筋。城垣殘高1.6—11.2米。城垣設東、南、西、北四門,上均建有門樓,今門樓皆毀。原門上所嵌石刻題額現僅存西門、南門二處三塊。城垣西墻、北墻各設馬面一處,東北、西北角設有角臺。城內原有南北大街一條,店鋪數十處及歷代衙門、娘娘廟、祖師廟等,現皆殘破不堪。四十年代侵華日軍隔黃河炮擊石城,使城內部分古建遭毀,城墻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城內現存數處清代窯洞式民居,保存相對完整。
四、歷次維修情況
據史料記載,金(偽齊)阜昌八年(公元1137年),曾對石城進行過維修。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十七年(1538年),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對石城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修復,增設了南門甕城。2001年,對石城西城門及城墻局部進行了加固、維修。2003年,對石城南門及部分城墻進行了加固、維修。
五、保護級別
1982年,吳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榆林市吳堡縣宋家川鎮(zhèn)北黃河西岸山巔
類型:古鎮(zhèn)古村
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