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咸豐縣尖山鄉(xiāng)(今唐崖鎮(zhèn)),背依玄武山、面臨唐崖河,主要遺存年代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17世紀-18世紀初),占地規(guī)模約80公頃,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
土司城遺址包括城址、墓葬及外圍設施。城址是遺址的主體,位于遺址東部臨河較為平緩的區(qū)域。城址西部的山林中及城址周邊,分布著墓葬、外圍設施等遺存。
唐崖土司城址遺存類型包括城防設施(城墻、城門等)、交通設施(道路、橋梁、碼頭等)、建筑遺址、墓葬、苑囿、手工業(yè)遺址(采石場)等多種類型,出土遺物主要有瓷器、印章、磚石質(zhì)建筑構(gòu)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殘片和石質(zhì)建筑構(gòu)件為主。其考古學年代判定主要集中于明代中后期,并多有紀年題刻,與明天啟、崇禎年間(1622-1644年)田氏夫人集中建城等歷史記載相符。城內(nèi)保存完整、井然有序的道路、院落體系,呈現(xiàn)出城址主體一次性集中規(guī)劃、營建的特征。
唐崖土司城是土司制度的典型例證,是土家族與漢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珍貴文化遺存。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7月,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二、主要遺存
(一)城墻
唐崖土司城的東面、北面和南面大部分地方修建了城墻(又稱外城墻),在其北面和東北面還修建了內(nèi)城墻。城墻以自然石塊稍微加工后壘砌而成,現(xiàn)大多可見,并保存在1米以上。其中,臨河一面保存最好,高達2.5米,現(xiàn)存城墻基寬3.2米。
在城的東門處,原有的城樓基礎墻體遠遠大于城墻的寬度,現(xiàn)殘寬6米至7米左右,可明顯看出是城門樓的基礎,現(xiàn)東城墻殘長150米。
(二)街巷
城址中的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見。由三街十八巷三十六個院落組成,分為上、中、下三街,呈不則形狀,全長880米。以石牌坊為中心,稱中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鋪砌而成,條石長2米,寬0.3米,橫向順街鑲嵌,街面寬闊而整齊。沿大衙門而下,稱上街;沿小衙門而上,稱下街。36條巷道仍以石塊鋪砌,隨地勢連接街道,四通八達。其中在上街和南城墻之間依次平行著“一橫道”、“二橫道”、“三橫道”。
(三)石牌坊
“荊南雄鎮(zhèn)”牌坊建于明天啟四年(1624年),是明廷為表彰土司覃鼎的戰(zhàn)功而立。為唐崖土司城遺址中最具標志性的建筑遺存,是衙署區(qū)建筑群的起始,前有石階與中門垂直連接。牌坊為砂石仿木結(jié)構(gòu),通高7.15米,面闊8.4米,三開間,四根石柱前后有高2.5米的抱鼓石及石獅(現(xiàn)殘存一個)。橫額中兩面分別書寫“荊南雄鎮(zhèn)”和“楚蜀屏翰”八個大字。前后均有提記,記錄了牌坊的建造緣由、時間。中間枋面雕刻“土王出巡”“哪咤鬧!钡阮}材,兩側(cè)枋面雕刻“漁樵耕讀”、“槐蔭送子”及麒麟、龍、鳳等圖案。這些題材多取自漢地,但有本地變通;也有直接反應土司生活的“土王出巡”等,是漢土藝術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四)張王廟
張王廟遺址位于唐崖土司城址外東北部一人工砌筑高臺上,因廟內(nèi)主祀三國名將張飛而得名。張王廟由三進院落組成,前為山門、中為馬殿、后為拜殿,F(xiàn)存石砌圍墻,廟內(nèi)建筑遺址尚未發(fā)掘。除散落建筑構(gòu)件外,廟內(nèi)有石人石馬一對,作提腿欲行狀,前有執(zhí)轡石人兩名,皆武士裝束,侍立馬旁。馬以整塊砂巖石鑿成,奇?zhèn)バ蹓眩┟钗┬。左?cè)石馬高2.38米,背寬0.7米,長2.8米。馬身雕飾鞍、蹬、韁、轡,清晰明顯。韁上陰刻小字:“萬歷辛亥歲(公元1611年)季夏月四日良旦,印官覃夫人田氏修立”。石人高1.9米,身著盔甲,佩劍抱傘,侍立馬前。左側(cè)石馬高2.08米,長2.8米,馬韁陰刻小字“萬歷辛亥歲季夏月廿四日良旦,峒主覃杰同男覃文仲修立”。石人頭已毀,殘身高1.6米,著盔甲,侍立于旁。兩馬間距4.8米。馬的特點,似為南方馬的形體,肥壯而不高大。
(五)土司墓葬
城址東北角高坡上,有并列兩座明代墓葬,一為土王墓,一為田氏夫人墓,占地總面積400平方米。土王墓封土保存完好,墓葬石室,宏大而華麗。槨室以鉆鑿砂巖壘成。前觀為仿木結(jié)構(gòu)的一斗三升式重檐建筑,長7米。屋面雕飾筒瓦,嵴雕龍首裝飾,檐下斗拱明顯,5根廊柱形成4間墓室。廊柱長方形,面寬0.45,厚0.6米。柱間寬1至1.1米。廊室間距1.85米,高2米。廊頂?shù)窨虉A形藻井飾。再進為4個墓室,前有抹石門8扇。門高1.65米,厚0.1米,寬0.67米左右,門上雕飾格欄。墓室以整塊砂石合成,長3米,高1.5米,兩中室寬1.3米,側(cè)室寬1.25米。各有石棺床,長2.7米,寬0.9米。后有壁龕,高離棺床0.5米。龕高0.5米,跨0.4米,深0.15米。室間以整塊石隔開,厚0.15米左右。中雕小格窗,寬0.58米,高0.9米。窗眼為錢紋圖案,可以相望。室頂?shù)窨淘寰,以花卉為紋飾圖案。墓前為八字形祭臺,前端各立一小獸,兩側(cè)飾以精雕麒麟,高約1米。整個王墳以石建構(gòu),十分精美,其建筑格局及裝飾實為土司文化的精品之作,很好地代表了這一時期的石雕工藝水平。
田氏夫人墓在土司墓左側(cè),封土保存完好。墓前立有石碑和石牌坊。碑寬0.97米,高1.9米,基座高0.45米,有桌幾花紋圖案。碑面中刻“明顯妣誥封武略將軍覃太夫人田氏之墓”,前記“孝男印官茵宗堯記”,后題“皇明崇禎歲庚午季夏吉旦立”。在墓前有一較矮小的素面石牌坊,造型簡單,無雕飾花紋。牌坊以石建成,高3.5米,邊高2.5米,中門寬2.05米,側(cè)門寬1.4米。牌坊兩側(cè)以鼓形石護柱,上以石為坊,鑿榫相接。
再上為武略將軍覃鼎墓。覃鼎墓附近,有同時期、同型制、同等級的將軍墓5座,多無碑記。司城背后玄武山上叢林中,存有不少不同格局的墓葬群?梢詳喽,這一帶為覃氏的家族墓地。
(六)文化遺物
土司城內(nèi)所見的文化遺物,主要有金器、瓷器、印章、磚石質(zhì)建筑構(gòu)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殘片和石質(zhì)建筑構(gòu)件為主。
第一類為瓷器殘片,出土于街巷區(qū)和衙署區(qū),瓷片時代由明至明國持續(xù)分布(明代成化、宣德、萬歷年號、景德鎮(zhèn)印記)、衙署區(qū)瓷片質(zhì)量較高。
第二類為磚瓦建筑構(gòu)件,出土于衙署區(qū),為漢式的滴水、瓦當、筒瓦等,上有蓮花、魚鱗等圖案。
第三類為土司印章,包括兩枚土司印章及一枚四川永寧地區(qū)的軍官印章。印皆銅質(zhì),土司印一大一小,皆篆“唐崖長官司印”。大的重1100克,無年月題款。小的重650克,由題刻可知改印造于公元1674年,為唐崖土司在清康熙初年依附于與朝廷對抗的西南吳三桂政權。另有四川永寧地區(qū)的的軍官印章,是唐崖土司參與朝廷平叛所得。此外,在唐崖長官司轄域內(nèi)的活龍坪鎮(zhèn),也出土過一枚“唐崖長官司秦關克印”。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
類型:古跡
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信息來源:湖北省文物局
唐崖鎮(zhèn):唐崖鎮(zhèn)位于鄂西南邊陲咸豐縣中西部,鎮(zhèn)集鎮(zhèn)坐落在唐崖河畔,是唐崖鎮(zhèn)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距縣城28公里,東與咸豐縣高樂山鎮(zhèn),清坪鎮(zhèn)接壤,南與朝陽寺鎮(zhèn)相鄰,北及西北緊鄰小村鎮(zhèn),活龍坪鎮(zhèn),西南抵大路壩區(qū)和重慶黔江區(qū)忠塘鎮(zhèn)。所在地處東經(jīng)108°41′36"——108°48′06",北緯29°24′24"——29°38′54",東西距離30公里,南北寬28公里。 …… 唐崖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