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

陳氏將軍祠
  陳氏將軍祠位于固始縣陳集鎮(zhèn)街道陳集村。將軍祠面向清光峰,占地5081平方米,原房近百間,現(xiàn)有房間31間,房屋面積740平方米。門前一泓碧水稱”月牙塘”,建筑總體為四合大院,分門樓,左右耳放\房,后堂,左右?guī)浚浞。整一個建筑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石基,石柱,青轉(zhuǎn)灰瓦,堂室含廊,木框架結構。將軍飼建筑布局嚴謹,中軸線主體建筑突出,結構完整,注重細節(jié),室內(nèi)外均為石竹柱下部石獅,石象做工細致,形象精美,具有較強的地方色彩,是一組有教育歷史,藝術價值的建筑群體。,柱下部石獅,石象做工細致,形象精美,具有較強的地方色彩,是一組有教育歷史,藝術價值的建筑群體。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陳氏將軍飼”為重…[詳細]
關羽祠
  荊州關羽祠是明代初年,荊州百姓為紀念關公,在卸甲山修建,后毀于日寇侵華戰(zhàn)火,F(xiàn)經(jīng)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復建的關羽祠,具有明清時期地方建筑風格,其文化內(nèi)涵創(chuàng)造了全國多個“第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羽祠。明代初年,荊州百姓為紀念關公,在卸甲山修建關羽祠,以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教育后人“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作好人”相傳,明代宰相之杰張居正的第三個兒子張懋修,曾在此讀書考中狀元。因而卸甲山自古享有地靈人杰之美譽。原卸甲山關羽祠,毀于日寇侵華戰(zhàn)火,F(xiàn)經(jīng)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復建的關羽祠,具有明清時期地方建筑風格,其文化內(nèi)涵創(chuàng)造了全國多個“第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羽祠。是海內(nèi)外華人祭拜…[詳細]
武訓紀念館
  武訓紀念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千古奇丐”武訓先生的墓地,是武訓及武訓精神的主要紀念地。始建于1903年,1937年由時任山東教育廳長何思遠撥款重修,建筑、文物保存完好。每年11月份舉辦武訓義學文化節(ji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主要景點有武訓祠、武訓墓、武訓陳列室、武訓碑廊、武訓魂、高歌臺、武訓義學堂等幾部分。武訓祠是武訓墓園的主體建筑。進校門后,是一條百余米長的校內(nèi)甬道直達武訓祠。武訓祠是1937年,由當時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先生撥款修建的。武訓祠位于冠縣柳林鎮(zhèn)。武訓(公元1838-1896年),冠縣柳林鎮(zhèn)武莊貧苦農(nóng)民,自幼貧寒,因不識字受盡欺凌,遂立志不娶妻,不生子,不置家,“修個義學為貧寒”![詳細]
史侯祠
  中國史氏第一座大廟“史侯祠”位于江蘇溧陽東郊埭頭鎮(zhèn),始建于東漢初年,是為紀念東漢名將、溧陽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后多次被毀于天災--,族人屢屢修復擴建;據(jù)記載至清光緒二十五年為第十五次修建,占地60畝,殿堂百余間,成為江南第一大祠?箲(zhàn)時又遭日寇破壞,以后在此辦起來埭頭中學。2005年成立了“溧陽史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工作規(guī)劃的重點之一就是恢復重建史侯祠。史崇后裔不甘祖先文化遺產(chǎn)的消失,集千萬資金,擇原址西側(cè),主動承擔重建史侯祠的職責,于2007年12月開工興建,2008年第一期工程完成,以后逐年增建,目前初具規(guī)模,占地50畝,房屋110余間,建起一座金碧輝煌的史侯祠…[詳細]
伏波祠碑刻
  雷州伏波祠,歷經(jīng)近兩千年的風風雨雨,經(jīng)過幾個朝代的反復修尊,至今仍保持其原始遺址的風貌和3O0年前清康熙年間修耷的基本結構。它反映了漢代朝廷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而對0勢力進行兩次至關重要的軍事行動和鞏固邊題的重大決策,顯示古雷州居于“天南重地”的重要國防地位!疤炷吓R?,漢代伏波調(diào)”這是明末廣東名儒屈大均參觀雷州伏波詞后寫的詩句。雷州伏波瀾又名伏波廟,位于雷城南亭街,始創(chuàng)于東漢,是嶺南古老桐廟之一,屬雷州市文物保持單位。洞內(nèi)敬奉西漢都離候路博德及東漢新息侯馬援兩位伏波將軍。雷州秦代屆象郡。秦末大亂,南?埓w陀自立為南越王,據(jù)有南海、桂林、象郡之地,漢初趙陽臣伏歸漢。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詳細]
千童祠
  千童祠,位于滄州市東南鹽山縣千童鎮(zhèn),北距鹽山縣城25公里。千童祠內(nèi)有東渡堂、泰山堂、友誼堂,記載著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東渡及對日本列島的影響。千童鎮(zhèn),在商、周、戰(zhàn)國時期稱“饒安邑”,意為“其地豐繞,可以安人”!妒酚洝ぺw世家》中講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趙將龐 攻齊取饒安”即指此地。秦時此地稱“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睗h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此置縣稱“千童縣”。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于此始置滄州州治。千童鎮(zhèn)在歷史上州治縣治長達841年,由于在公元前20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勇率數(shù)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從這里啟航,求…[詳細]
屈子祠
  屈子祠距汨羅市15千米。這里汨江環(huán)繞,青山疊翠,名祠勝景,錯落有致。覽自然風光,吊屈子忠魂,會給您旅途增加無限的樂趣。屈子祠是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而修建的。屈原是戰(zhàn)國時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在楚國因遭讒被逐,輾轉(zhuǎn)來到汨羅玉笥山居住。后因楚國被滅,屈原悲忿不已,遂懷沙自沉。后人為幾年他,修建了屈子祠,F(xiàn)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子祠位于湖南省汨羅市玉笥山,是紀念戰(zhàn)國時愛國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前278年)的古建筑,又名汨羅廟、三閭祠。始建于漢代,原址無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遷建至玉笥山上。屈子祠坐北向南,占地7.8畝,自山腳至祠有石階119階。此祠為三進青磚結構。祠正門牌樓墻上繪有13幅…[詳細]
母公祠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宗或生前有功德人的廟堂。桂東有170個姓氏,沒有以“母”作姓氏的,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座母公祠堂,令人費解的是它還坐落在桂東工農(nóng)紅軍革命活動紀念館內(nèi),給人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母公祠堂坐西朝東,建筑面積250.8平方米,前低后高,前后兩棟相連,三進四廂四合院式。前為門廳,后為正殿,門廳與正殿間有一個24平方米的天井。平面呈方形十柱,通面寬15.2米,通進深16.5米,抬梁式穿斗土木結構。是一個清代建筑。一般來說,祠堂相當講究,其建筑氣勢恢弘,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屋宇內(nèi)有精致的石雕、木雕和精美的彩繪;對仗工整意境絕佳的對聯(lián);或遒勁有力,或秀麗典雅的書法;莊嚴神圣的神龕……然而,當…[詳細]
開先縣令詹公祠
  開先縣令詹公祠,古時在縣衙鼓樓東,今遷建于鳳冠山南麓大石垵,安溪一中體育場北側(cè),內(nèi)祀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詹敦仁(914—979年),字君澤,號清隱,開先縣令,敕封靖惠侯。祖籍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纘隨王審知入閩,后隱居仙游縣植德山下。敦仁自幼家學嚴謹,勤奮好學,尤善于詩,時稱“閩中三絕”之一。敦仁少年時曾-勸閩王王昶入貢朝廷,其文才受王昶賞識。王昶請他參決軍機大事,他鄙薄王昶殺父奪位,堅決辭絕,并作詩《勸王氏入貢,寵予以官,作辭命篇》,以明其志。南唐保大十三年(945年),留從效出任清源軍節(jié)度使,知泉州,邀詹敦仁當屬官,敦仁力辭不獲,于是求監(jiān)小溪場。上任后,他看到這里山川雄壯,人物夥繁,便向上…[詳細]
涿州盧氏宗祠
  盧氏宗祠涿州城東拒馬河畔,有一處建筑群,紅墻藍瓦,綠樹掩映,肅穆幽雅。座北向陽的大門上,黃底墨字“范陽盧氏宗祠”匾額鮮明奪目。這里不僅是盧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廣泛而久遠的社會影響。韓國的前總統(tǒng)盧泰愚所說“范陽盧氏”使“涿州名揚天下”、涿州是“世界盧氏祖先的基地”,具體所指就是這個地方。盧氏宗祠之北有盧氏先祖盧植的墓地。不必說各地盧氏族人,自然按節(jié)令來此祭祀祖先;即使并非盧姓的人氏,也時常前來,憑吊長眠于此的這位東漢名臣。作為范陽盧氏始祖的盧植,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經(jīng)學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有極高的聲譽!懊(nèi),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是東漢朝廷對這位“涿郡涿人”的評價。宋朝太宗皇…[詳細]
白家疃怡賢王祠
  白家疃村是溫泉地區(qū)見于歷史記載較早的村子。從京城翻過紅山口去往溫泉、南口、北安河、妙峰山,白家疃是必經(jīng)之地。白家疃村沿三柱香、黃道嶺、半天云嶺北麓東西延伸,村落狹而長,三里長街從村中而過,街兩邊布滿商鋪小店,往來行人不絕,是當?shù)匾粋交通和商業(yè)的中心。 據(jù)傳說,白家疃原名白紙灘。多年以前,村子里有一個世代以剪紙謀生的藝人名叫張忠,手藝精巧,遠近聞名,因而村名叫作白紙疃,時間久了就被叫成白家疃。另一種說法是,早期這里的人們以制做盔甲為生,將制作出的盔甲擺出來供人觀賞選用,又叫作擺甲疃。 至于從什么年代改為現(xiàn)在的名字,還無有考證。但我們從明代文獻的記載中已見到有白家疃的記載。 白家疃村三里長街西段路…[詳細]
無為縣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于無為縣城內(nèi)西北隅,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于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任無為知軍時所建。米芾崇尚晉人書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獻之《十二月帖》墨跡后,自題齋名——寶晉齋,以收藏晉人字畫墨跡。齋前鑿有墨池,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硯亭,是米芾讀書和揮毫的地方。相傳,有一天夜里,池中蛙聲聒嗓,滋擾米芾揮毫的心緒,他便取硯一方,-一“止”字,投入池中,蛙聲頓絕。從此,水池變成墨色,故稱“墨池”,而池中古亭便稱“投硯亭”。池北有石丈(又名拜石),為石灰?guī)r質(zhì)太湖石,玲瓏竅然。據(jù)《宋史·本傳》記載:“米元章(米芾的字)守濡須(無為縣)時,聞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詳細]
孟姜女祠
  孟姜女祠位于銅川印臺區(qū)金山山麓,距銅川古城約1.5公里。這里自古流傳的孟姜女傳說,使其蒙上了幾分神秘色彩。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極為廣泛,銅川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歷經(jīng)宋、元、明、清修葺擴建,到清代乾龍年間時,已成為規(guī)模宏大,廟宇林立,影響久遠的名勝古跡。民國末年,由于-反動軍隊的破壞,姜女祠日漸荒祀。上世紀90年代人民政府整修擴建了姜女祠,現(xiàn)有山門、祭亭和孟姜女雕像等。姜女祠的傳說——據(jù)史料以及山海關孟姜女廟的石刻記載:“孟姜女是陜西同官(今銅川印臺區(qū))”人。相傳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卻沒見到丈夫的面,她悲痛不已,放聲大哭,一下子哭倒了長城800里,在倒塌的廢墟里她找到了丈夫的骸骨。于…[詳細]
賢良港天后祖祠
  賢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嶼區(qū)忠門鎮(zhèn),與湄洲島媽祖祖廟遙遙相望。賢良港又名“黃螺港”,今名港里村,原為莆田縣忠門鎮(zhèn)所轄,現(xiàn)為湄洲灣北岸山亭鄉(xiāng)所轄。賢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媽祖父母神像和宋代“異人妝塑”的媽祖神像,以及媽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據(jù)《天后志》記載,媽祖曾祖父“保吉公棄官隱居賢良港”。位于湄洲島一水之隔的大陸岸賢良港(今忠門鎮(zhèn)港里村),一名紅螺港。這里是媽祖出生地,宋代媽祖受朝廷敕封為祖姑,林默升天之后,在賢良港林氏祖祠祀祖姑木雕神像。明永樂十九年,祖祠圮壞,欽命太監(jiān)至賢良港整修致祭;嘉靖年間,沿海遭倭寇騷擾,村里民居盡被焚毀,獨此祖祠倭寇不敢侵犯。清初截界,祠廢?滴醵荒陱徒绾笾亍[詳細]
陸公祠
  陸公祠是鹽城籍民族英雄南宋丞相陸秀夫的紀念館。江蘇陸公祠坐落在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儒學街。鹽城人民為了紀念陸秀夫這位愛國民族英雄,于明代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年)在鹽城儒學街西側(cè)建造了“宋丞相陸公祠”。初建為“三進兩廂”和“一坊一亭”。即:一進為門廳,二進為仰止堂,三進為正祠堂。鹽城是南宋末年著名丞相陸秀夫的故鄉(xiāng)。陸秀夫祠。在鹽城市區(qū)儒學街西側(cè)、陸公詞巷內(nèi)。明初時建造,為了紀念南宋陸秀夫而建。陸公祠修復擴建工程總占地面積約6750平方米,修復、擴建面積2680平方米,其中祠堂等占地3375平方米,文化街區(qū)占地2250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陳列分“家”、“國”兩部分!凹摇敝饕尚驈d、景忠堂…[詳細]
春秋祠
  春秋祠位于敘永縣縣城內(nèi)。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陜西鹽商集巨資,拆除原關帝廟重建。主要供奉關羽,因關羽喜讀《春秋左氏傳》,故名春秋祠。春秋祠具有濃烈的晚清宮庭式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結構嚴謹。主要建筑有樂樓、回廊、耳房、饗殿、關羽殿、三官殿、內(nèi)設臺、曲橋、水池、門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繪,最典型的有九龍枋、九鳳枋、永寧八景、百鳥梅花窗、百鳳朝陽、百壽圖、漁樵耕讀、仿米南宮繪畫等,精美絕倫,堪稱晚清建筑雕刻藝術的瑰寶。聞名于國內(nèi)外。春秋祠聯(lián)匾,獨具風格,內(nèi)涵豐富,膾炙人口。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為省級文物護單位。1998年建為木雕石刻藝術博物館。保護…[詳細]
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位于臨淄城區(qū),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為依托而建,總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太公祠是一組中國傳統(tǒng)的中軸對稱、殿堂廟宇建筑。周文王訪賢遇到姜太公,遂請回拜為太師,尊稱太公望。周武王繼位又尊稱師尚父。姜太公輔佐周王朝滅掉殷商,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齊國。太公治理齊國,采取“因俗簡禮和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等政策,注重農(nóng)、工、商并舉,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齊國很快強大起來。其后姜太公又輔佐周公平定紂的兒子武庚的叛亂,為賞太公二次安周之功,周成王賦予姜太公“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的專伐大權,成為海岱之間聯(lián)袂而往朝的大國。姜太公死后按周禮返周而葬,齊人思念太公恩德,葬衣冠于此,從主殿穿堂而過…[詳細]
李滿碧霞祠
  寧津碧霞祠又叫李滿碧霞祠,位于寧津縣城北13公里、大柳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北3公里處。由于歷史的原因碧霞祠遭到破壞,1992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重建。目前,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鐘樓、鼓樓、碧霞祠正殿,正殿東面為普照寺,正殿后面為玉皇閣。隨著古廟的重建,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九月十五前后的古廟會也興盛起來。李滿古廟會期間,南到濟南、泰安,北至滄州、河間及京津地區(qū),東至樂陵、北鎮(zhèn),西到東光、衡水等地的富商巨賈、小商小販,各色人等一應俱全,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日到會人數(shù)近十萬人。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寧津碧霞祠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始建于唐朝,古稱天仙圣母殿,曾于清朝乾隆四十年重修,改名為碧霞祠,并沿用至今。后經(jīng)清朝光…[詳細]
濱州范公祠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處長山城南、孝婦河畔的河南村,瀕臨河水,古木參天,建筑清新幽雅。據(jù)《長山縣志》記載,該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系邑人知縣韓澤倡議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此間歷經(jīng)朝代更替,時壞時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距今也已140多年。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兩院,前院為大殿,后院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磚青瓦,斗拱飛檐,殿內(nèi)塑有范公座像。大殿前東西兩側(cè),各植銀杏一株,高達10丈。院內(nèi)還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樹老干空,老干內(nèi)又生出一株新槐,枝葉繁茂,蔚為奇觀,人稱“懷中抱子”。享殿雕梁畫棟,茂林修竹,清靜幽雅,殿下有匾…[詳細]
雷祖祠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稱“雷崗聳異”,為雷陽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紀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雷祖)的祠堂,為國家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陳文玉為當?shù)赝林,唐貞觀年間,當?shù)鼐佑斜姸嗌贁?shù)民族,不易管理,便啟用陳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陳文玉任職期間,精察吏治,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大修城池鞏固城防,公款不足則自捐薪俸。為了紀念他,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后來陳文玉的功德與當?shù)厮绨莸摹袄坠钡膫髡f合而為一,陳文玉祠也就成了“雷祖祠”。祠依山而筑,面向平原,其雄偉壯觀。祠分三進,由山門、正殿、側(cè)殿、后殿、東西廡、鐘鼓樓、碑廊等建筑組成,…[詳細]